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古文观止》那些极美极好的句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10:32:31    


0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37年,了解到秦国好兴土木,韩国为了使秦国疲惫不堪,不能向东方出兵,就派遣水工名叫郑国的人到秦国游说,让秦王凿泾水修渠,不久被察觉。秦国宗室进言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为楚国人,此时在秦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上此《谏逐客书》。秦王嬴政采纳的李斯的意见,停止逐客。

历史上,李斯并不太受人待见,他助赵高为虐,赵高独揽大权后,污李斯谋反,被腰斩于市,儿子李由一同问斩,李斯泪眼汪汪地对儿子说,哎,想和你到牵黄狗到城外去猎野兔,可是还有机会吗?

话音未落,人头已落地,一代精致利己主义的鼻祖,就这样走完73岁的人生之旅。

李斯虽负罪累累,但这句话却至理名言。一个时代有无发展前途,在它的胸怀,是否宽容到海纳百川。

我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时有这个感觉,唐的胸怀大于明,明的胸怀大于清,一代不如一代,令人唏嘘。看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时,也有这个感觉,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之所以幅员辽阔,也在于胸怀。

为何宽容如此重要呢?依个人浅见,宽容可以产生活力,有活力不亡;但凡专制一言堂,最后都走向僵化。


07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能诗,天下皆知,但李白也能文。

此话之所以打动人,在于哲学韵味。天地永恒,而你我只是匆匆过客,想来便生出无限伤感,原因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无限留恋的。

我们是如此矛盾,我们对这个世界诸多不满,可当某一天生命戛然而止时,却又充满恐惧,所以就时不时感慨时光匆匆。

曹操在《短歌行》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如白驹过隙般倏忽而逝,但痛苦却渊源绵长,没完没了。

后来苏轼也感慨,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者,旅舍也,而我是匆匆的过客。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年少之事还历历在目,两鬓也已染风霜,离归去不远矣,好多想做愿做之事,仍无一实现。


08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后世有太多人喜欢陶渊明,如王维,如苏东坡。

但在主流文化里,像陶渊明这般不图功名拂袖而去的人,毕竟少之又少。我曾和小孩一起拜访过江西九江的陶渊明纪念馆,寥落无一人,唯有竹林沙沙响。

即便如此,我还是爱陶渊明,他像庄子一样,给读书人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实在不行,我就退隐田园。

多年前,一封只有两句话的辞职信火遍全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是开辟了另外一条路。

有了他们,我们相信有更多选择,没必要一条道走到黑,假如真走不通,不妨换一条路试一试。

《五柳先生传》称得上陶渊明的自画像,不贪图名利,喜欢读书,喜欢写文章,过着清贫却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称之为惬意的人生。

在《归去来辞》中,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既然心灵受到形体的奴役,为什么还在原地惆怅悲伤呢?言外之意,不如滚回老家去,那里有田园。

我一直琢磨着三五好友在郊外一僻静处,租两亩良田几间茅屋,周末过一过田园生活,与主流拉开一点点距离。果真如此,挺好。

西方有一个哲学流派叫:伊壁鸠鲁。倡导是过快乐地生活,他们认为快乐并非来源于锦衣玉食骄奢淫逸,而是简单的有朋友的有思考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快乐。

陶渊明称得上中国版的伊壁鸠鲁。


0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曾一度悬挂于爱车前座的中控上方的后视镜下,那是一个小小的方块香囊,是有一年风雨交加时登岳阳楼时购买的。

范仲淹没来过岳阳楼,却留下千古名篇。世人偏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我却偏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者坚定的儒家,要入世大干一番青史留名的事业,将天下苍生扛在肩上负重前行;后者似乎偏佛家,淡定从容不喜不忧,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范仲淹乃一完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心底坦荡,能力卓著,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做不到像他这样的“忧国忧民”,却可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过分的喜,也不过分的忧。比方在官场上,不因提拔了就喜出望外得意忘形,也不会被免职就悲苦休戚天塌地陷。

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努力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吧,努力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吧,你需要一个内心宁静的人生。


10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祭十二郎文》

韩愈悼念侄儿的文章,真挚的情感感动过无数人,与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那样感人至深。

一个在天的边上,一个在地的角落,你活着的时候影子不和我的形体相互依靠,你死了灵魂不和我在梦里接触。

韩愈与侄儿十二郎从小相依为命,感情深厚,长大后却各据一方,不能相见,这是亲人间的牵挂。

后来,白居易在一个下雨的晚上,也写了一首思念的诗,他说: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想她,却隔着万山千水,思念即使像藤条那么漫长,也伸不到天涯海角。

民国时,李叔同谱写了一首曲《送别》,他说: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时光流转,多少往事,多少情感,都飘落在远方的古道上,而古道上夕阳山外山。

后来有一个歌手叫朴树,唱着这首《送别》,唱着唱着眼泪竟扑簌簌地掉,搞得我也跟着湿润了眼。

哎,这该死的婆娑世界,充满着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