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00:31:00
脑机接口技术描绘了一幅未来医疗的美好画卷。它展示了人类科技的水平和力量,也传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而这一幕正在悄然走近。
瘫痪四年 脑机接口开启患者“脑控人生”
去年11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顺利完成。作为接受植入临床试验的患者,38岁董先生因颈椎错位,术前已瘫痪卧床四年。
进行手术的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在去年12月的国际脑机接口大会上介绍,董先生在术后第三天,就已经可以下床坐轮椅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董先生已经可以举起佩戴气囊手套的手,握住桌上的水瓶,并拧开盖子喝水。
如今,距离手术完成,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根据董先生手术团队医生,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邹翔医生介绍,通过3个多月的康复训练,脑机接口训练抓握准确率超过90%。如今董先生已经可以左、右手,徒手拿起10cm的大木块。特别令人惊喜的是,董先生的下肢感觉有了客观恢复的迹象,大小便意识也开始出现。
目前,脑机接口技术按照其是否需要侵入大脑以及侵入的程度分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类。
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将电极或传感器等硬件设备植入到大脑皮层,以直接捕获神经信号,主要优点是信号质量较高,可以实现对神经信号的直接监测和调控。但由于涉及手术风险和可能的健康隐患,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则不需要通过手术将硬件设备植入人体,而是通过采集脑电信号等无创方式来间接监测大脑活动,具有无创、低风险、易操作等优点,但存在信号质量相对较低、对环境干扰较为敏感等局限性。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介于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脑机接口之间,虽然仍需要通过手术布置电极,但电极并不植入大脑皮层,而是置于颅骨内、硬脑膜外。
董先生植入的是博睿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脑机接口产品,可归类于“半侵入式”。针对外界最关心的脑机接口是否会对大脑产生影响的问题,博睿康的产品总监王昱婧这样表示,元器件的植入位置处于头皮下,颅骨外的位置,而电极虽植入在颅骨内,却留在大脑硬膜外部,这样并未突破血脑屏障,大大降低了脑细胞感染的风险。由于是微创手术,术后七天便可出院,进行自主康复训练。
国内脑机接口头部企业为何接连涌现上海?
除了博睿康,国内另外一家脑机接口新秀上海脑虎科技采用的技术路线,则是将其采集信号的电极放置在硬脑膜内,大脑皮层外。今年初,脑虎科技研发的256通道柔性脑机接口植入患者颅内,首次在国内实现了汉语言实时解码。
据介绍,接受该植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5天,就能实现142个常用汉语音节71%的解析准确率,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表示,这样每分钟40个字左右的语言合成速率自然比正常说话要慢许多,但已经可以媲美用手机发信息的速度了。
此外,同在上海的由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团队创立的阶梯医疗,除了已成功研发全国首个通过型检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以外,正在探索免开颅介入式方案。通过静脉植入,将柔性微小电极引入大脑皮层,同时满足“低植入风险“和”高精度信号记录”这两大痛点,进而形成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首个“中国方案”。
博睿康、脑虎、阶梯医疗,这三家国内脑机接口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上海涌现,是随机的偶然,还是双向奔赴的必然?
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孟认为,上海在脑机接口领域有很多优势,比如后发优势、人才和技术积累。
在王昱婧看来,脑机接口处在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制药和人工智能的交叉点,是一个神经生物学、材料学、软件算法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
为了抢占脑机接口这条新赛道,2022年发布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要加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脑机融合技术、类脑芯片技术、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领域突破,探索脑机接口技术在肢体运动障碍、慢性意识障碍、精神疾病等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
今年初《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发布。根据方案,上海计划2027年前推动5款以上脑机接口产品完成临床试验,让失语、瘫痪等患者恢复部分语言和运动功能;同时,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将持续扩大应用范围,初步形成脑机接口产业的创新生态。2030年前实现全面临床应用,打造脑机接口全球创新高地。
目前,上海有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20家左右。术理、司羿、念通、韶脑等公司的康复训练产品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零唯一思公司融合脑电、眼动的多模态脑机接口产品,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筛查;傲意公司基于肌电的智能仿生手,面向残疾人已实现产品化;美生公司今年与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合作,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并植入电极,让脊椎损伤患者重获行走能力。
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医械院牵头启动了2项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分别涉及医疗器械“术语”和“闭环测试”。目前,这两项标准已经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并要求采用快速程序开展,同时也在申请国家标准立项,有望从行业标准转为国家标准,向全国推广。
作为上海脑机接口头部企业,面对新行业标准的形成,王昱婧认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标准化需求迫切,当前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需以标准化为基石,通过全产业链整合与跨领域协作,才能加速脑机接口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
竞速脑机接口赛道 上海如何跑赢未来?
业内人士认为,全球脑机接口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学术探索阶段、科学论证阶段和应用试验阶段,目前该技术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并蓬勃发展。
2024年1月,美国“神经连接”公司完成了该公司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移植后患者可通过意念移动电脑屏幕上的光标;2024年3月,中国团队宣布成功研发出65000通道、双向的脑机接口芯片;2024年8月,“神经连接”公司表示,已完成该公司第二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接受移植者在术后用意念控制光标、玩电子游戏等能力增强。
2025年,脑机接口应用持续迎来新进展。在AI赋能下,脑机接口的实时性和低延迟性能显著提升;而高密度柔性电极和解码算法的协同创新,使半侵入式技术也取得新进展。
谈到未来脑机接口会如何发展?王昱婧表示,她期待着未来国产芯片能有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低功耗、高带宽的通信能力,支持多通道的实时信号解码。在未来3-5年内不断迭代其植入脑机接口产品,能越变越小,通道数越来越大,最终成为连接大脑和外部设备的革命性界面。
谈到接下来上海在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时,李孟认为,一是要有自主的脑机接口芯片,二是要有自主的脑电数据库,以及神经编码算法。这些都被视为脑机接口研发的基础设施。
李孟同时还表示,目前我们尝试的,是通过脑机接口让“残障人士”成为“正常人”,未来很有可能会将“正常人”变成“超人”。期待着未来更多非侵入式的脑机接口产品能走进大众的生活。
看看新闻记者: 宋懿,舒克诣煊,刘俊
编辑: 黄涛,黄艳琳
责编: 杨龙跃
10家优秀乐团齐聚上海共奏“时代交响” 4月12日晚,上海交响乐团在青年指挥家张橹执棒下,倾情演绎管弦乐序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及2022年委约创作的交响组曲《我们的世界》,拉开“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以下简称“时代交响”展演)的帷幕。即日起,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10家全国优秀乐团,将在为期近两个月的展演中 2025-04-12 22:49:00
【捉谣记】“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真相来了 央视新闻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消息也不断涌现。近期,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从大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大城市到乡村,“AI医生”已经因为“误诊”闯了很多祸。这类“AI医生误诊”消息发布后,因为离奇的剧情、情感的冲突吸引网友大量转发。上海一重症肺炎患者被AI误诊险丧命 2025-04-12 22:44:00
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 本报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赵展慧)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1日公布《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发挥特色功能,加快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服务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提出,持续加强风 2025-04-12 08:54:00
对话长城汽车CTO吴会肖:智驾成标配 未来不再有梯队之分 本报记者 陈燕南 北京报道“随着未来智驾成为如安全带、ABS 一样的标配,届时将不再有梯队之分。”长城汽车CTO(首席技术官)吴会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驾处于快速演进阶段,去年还能评判谁是第一梯队,但今年,各企业在算法、感知系统以及成本管控等方面均取得飞速发展,迭代速度极快。 2025-04-12 04:36:00
如何跑赢脑机接口应用新赛道? 脑机接口技术描绘了一幅未来医疗的美好画卷。它展示了人类科技的水平和力量,也传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而这一幕正在悄然走近。瘫痪四年 脑机接口开启患者“脑控人生”去年11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顺利完成。作为接受植入临床试验的患者,38岁董先生因颈椎错位,术前已瘫 2025-04-12 00: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