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2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3月伊始,华北电力大学产教融合再谱新篇。该校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党建联学共建、产教协同育人、高端人才合作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也是双方共担能源转型使命,聚焦科技攻关、共育战略急需人才的生动实践。”华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汪庆华说。
聚焦国家战略,搭建联合培养平台
距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张北县,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基地中,连绵起伏的光伏板和高耸入云的风机蔚为壮观。这一世界首个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工程,是华北电力大学储能产教融合平台的实习基地。该校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储能2102班的学生正在此实习。基地的储能电池材料制备与表征实验室、热管理实验室、风电光伏并网支撑能力测试平台等,让课本上的理论变得具象化。
“在实习基地,我们学习了工程实践知识,开阔了专业视野,链接了理论与实践,对电力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运行原理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认识。我的科研也有了新思路。”学生姜昕说。
华北电力大学由教育部和大学理事会共建。大学理事会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该校大力推进“一企一策一平台”差异化合作新范式,面向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和应用场景,以“平台+任务”的形式推进实质性合作。
“能源互联网学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系统联合实验室”“三峡华电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高效清洁智能发电联合研究院”……该校充分发挥大学理事会作用,先后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共建了数十个联合培养平台。
每年寒暑假,高春嘉、郝俊红等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到企业学习、观摩,让课本中抽象的电路、符号、节点,变成学生面前鲜活真实的设备、器件和调度平台。这是学生们期待的校外课堂,也是学校的教学传统。
人才培养的平台在课堂,更在广阔天地间。从张北草原到十三陵天池,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中心到延庆太阳能示范基地……除了能源领域央企国企,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百余个联合培养基地。这些基地是学生实习实践的场所,也是校企双方在科研合作、师资培训、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多领域深度合作的聚合平台。通过校企联合平台,学校告别单向为企业输送联合培养研究生,走上了校企融合发展、互利互惠的新路径。
瞄准产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核电领域,“黄金人”因其培训成本与同体重的黄金价值相当而得名。
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的杨文昕,是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的“黄金人”。她在国之重器“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运行现场工作,是公司唯一的前线女操作员。
杨文昕说,自己成长为“黄金人”,起步于母校的“订单+联合”校企联合培养班。该班级是学校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华能、中核、中广核等核电公司共同开展特色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从核工程类、能源动力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机械类及其他理工专业的大三学生中,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核电操纵员岗位的学生,从大学第四年开始进行“3+1”学制的联合培养。
“订单+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和高校实现了“甘蔗两头甜”的愿望——一方面大幅度缩短了企业特殊岗位的人才培养周期,另一方面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积累了15年“订单+联合”的人才培养经验,该校先后为中核集团等核电企业输送了800多名员工。联培毕业生在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及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此外,该校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人才、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打通、内外互通的“三维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中,该校利用行业资源,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并设计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企业共同攻关相关课题,切实解决企业一线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真正推动了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双向奔赴。
严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该校将科研获奖、专利转化、国家行业标准和成果鉴定等纳入毕业科研成果,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转化,用多项举措架起人才选育、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之间的桥梁,实现了“培养—实践—就业”环节的有效衔接。
提升实践能力,打造校企双导师队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范宸珲有两位导师,一位是校内导师齐磊教授,另一位是中国电科院碳中和与标准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秦晓辉。2023年7月以来,在两位导师的联合培养下,范宸珲参与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制定、西藏阿里地区用电需求分析和新能源光伏微网规划等工作。
“两位导师为我提供了不同的科研视角和科研启发,让我充分理解了国家能源领域的顶层规划,也切身感受到一线的需求。”范宸珲说。
该校实施双导师制由来已久。为了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该校面向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衔接配套。
研究生在校完成一年级课程后便进入联合培养单位,由双导师共同指导专业实践、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等。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成为研究生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来源,引导其在科研创新能力与一线生产实践上协同发力,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服务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该校实施专业教师“工程化”培育计划,要求40岁以下教师参加3至6个月的企业“工程化”实践,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因电而生,因电而强。华北电力大学始终坚持与能源电力行业同向同行,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致力于在人才供给侧为服务能源强国建设作出高校贡献。”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说。(本报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朱慧花)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最高激励1000万元 四川推出商贸及服务业“政策包” 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近日,四川省商务厅制定商贸及服务业领域政策申报指南。该“政策包”涵盖首发经济、消费新场景运营、二手车销售、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商贸企业经营增长、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等方面的激励措施,最高激励1000万元。首发经济方面,对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落地四川的高能级首店进行激励。其中, 2025-05-21 07:54:00
我国首个面向供应链可持续领域综合性服务平台启动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刘亮)18日,由中国中检主办、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承办的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中检正式发布了供应链企业可持续价值评价体系(Ecovess),并联合20家机构启动我国首个面向供应链可持续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中国可持续供应链服务平台(CSSCP)。在全 2025-05-20 08:12:00
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举办“安全生产帮扶”专题培训 5月16日,为强化园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武汉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成功举办“安全生产帮扶”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湖北中环智安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分为两场开展,各园区和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代表参与,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与技术赋能相结合的形式,为安全生产注入“预防先行”理念。政企协 2025-05-19 17:35:00
创历史新高!前4月京津冀区域出口1.43万亿元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43万亿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0.1%。其中,出口4454.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1.7%。4月当月,京津冀企业顶住压力交出亮眼答卷,出口1216.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8%,增幅为2024年6月份以来新高。数据显示,前4个月,北京在京 2025-05-19 17:02:00
鄂托克旗:抱团取暖 多维助企举措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企业有活力,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好。鄂托克旗紧扣自治区“六个行动”部署,以政府“用心帮”的精准服务对接企业“用心拼”的发展诉求,通过政策赋能、资金助力、创新驱动等多维举措,让企业减负担、得实惠、谋发展。▲内蒙古东日新能源有限公司航拍。哈斯鲁 摄“自己先掏钱搞改造,政府跟 2025-05-18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