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44:00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事关安全生产!七部门出手升级安责险保障力度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周圆
将生产安全事故每人死亡伤残责任全国最低保障限额由30万元提升至40万元,覆盖全体从业人员、保险金额实行同一标准……安责险保障力度再升级。
应急管理部、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4月2日对外发布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提高安责险保障额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善事故预防服务机制,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什么是安责险?
安责险是对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进行赔偿的保险。实施办法明确,应当投保安责险的单位包括从事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小险种,大作用。2024年,我国安责险保费收入179亿元,占财产险保费收入的1.06%。规模比例虽然不大,面对安全生产事故这样的大事,安责险却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应急管理部、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我国发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安责险制度实施以来,在经济补偿和事故预防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落实2021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切实解决安责险工作中存在的投保覆盖不充分、事故预防服务机制不畅等问题,七部门对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实现了多方面保障升级——
保障额度提升。将生产安全事故每人死亡伤残责任全国最低保障限额由30万元提升至40万元,各地可在全国最低保障限额之上,结合实际确定当地最低保障限额。据了解,目前有的地区最低保障限额已达80万元。
保障范围扩大。明确了安责险应当覆盖投保企业全体从业人员,将临时聘用人员、被派遣劳动者等有用工关系的人员纳入从业人员范畴,保险金额实行同一标准,不得因用工方式、工作岗位等差别对待。
理赔服务优化。提出建立重大或典型事故快速理赔机制和预付赔款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在事故后端提供理赔服务的安责险,此次“向前走了一步”,在事故预防服务机制方面有所完善。
保险机构可协助被保险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等事故预防工作,被保险人应当配合并及时进行整改。实施办法还明确要求,保险机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按照不高于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1%投入事故预防服务费用。
为确保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保险业已定下“时间表”——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开展配套建设,包括制定发布安责险行业标准条款、理赔实务规程、行业自律公约,建立专家库。同时还将建设全国安责险信息共享平台,对安责险信息进行归集和分析,提供保险机构和保单信息查询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安责险行业标准条款、理赔实务规程、行业自律公约的制定都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安全生产保障不断升级,将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也将助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小米汽车时速133公里越线超车,致对向本田车4死1重伤;律师:是否主观故意决定犯罪定性 “在城市道路上,他开出133公里时速,还越黄线超车。我们原想着应按危害公共安全追责,结果近日开庭是按交通肇事起诉。对方竟然还开出贫困户证明……”河南临颖死者家属向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反映说。惨剧发生——逆行、超速小米汽车,致4人死亡事故责任认定书表述:2025年2月11日13时53分许,28岁王某驾驶 2025-08-17 14:39:00
丹麦客运列车与农用车相撞事故致1死27伤 中新网北京8月16日电 哥本哈根消息:当地时间15日下午,丹麦南部发生客运列车与农用车相撞事故,造成至少1人死亡、27人受伤。据欧洲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5日17时左右,丹麦一辆客运列车行驶至该国南部比耶恩德鲁普附近一个无人值守的平交道口时,与一辆运输泥浆的农用车相撞,导致列车出轨并侧 2025-08-16 17:36:00
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尊湃14人获刑被罚1350万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8月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总计罚金1350万。其中,被告人张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2025-08-11 15:35:00
小小工作室 创新“大能量”——辽宁1753个省级创新工作室孵化出近1.2万项成果 核污染工具处理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90分钟!在辽宁红沿河核电检修车间,李玉鑫联合创新工作室的“液压扳手深度去污法”高效运转。这项为核电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创新成果,荣获大连市质量科技成果特等奖,成为辽宁工会点燃职工创新热情、驱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省总工会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将建立劳模和职工创 2025-08-11 07:07:00
14岁辍学女生签约MCN,因难忍“变态管理”强行解约,被起诉索赔 7月27日,山东德州的李丽(化名)向媒体求助,14岁的女儿小云与济南一家MCN公司签下“卖身契”,6个月发了1.3万元工资,因不堪忍受公司一些做法强行退出后,被起诉索赔1.7万元“损失”。记者注意到,合同对合作模式、工作要求、合同终止、主播罚款及违约赔偿有详细的条款。比如擅自接第三方活动、擅自提取佣 2025-07-28 15: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