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让传统戏曲绽放时代魅力 “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河北传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9:50:00    

5月22日,《中华有好戏》端午特别节目录制现场,沈铁梅在川剧《江姐》中饰演江姐。 河北日报记者 王 伟摄

“谁不盼神州辉映新日月,谁不爱中华锦绣好河山,正为了东风浩荡人欢笑,面对着千重艰险不辞难,正为了祖国解放红日照大地,愿将这满腔热血染山川……”5月22日,在由河北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中华有好戏》端午特别节目录制现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三度梅”获得者沈铁梅带来川剧《江姐》选段,那清丽婉转、韵味十足的唱腔给台下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震撼之感。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端午节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中华有好戏》端午特别节目,将端午佳节的爱国主题和民间习俗与戏曲表演相融合,用传统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节目录制结束后,沈铁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65年生于梨园世家的沈铁梅,深耕川剧艺术四十多年,其唱腔极具独创性。师从川剧表演艺术家竞华,她继承了“竞派唱腔”的清越、婉转、动听,以“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神韵,实现了川剧声腔的重大突破,被公认为“川剧史上前无古人的旦行声腔第一人”。

“我从小就在剧团听着京剧长大,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父亲发现了我在戏曲上的天赋,开始培养我。14岁时开始正式学习川剧,可以说我是受着京剧滋养长大的川剧演员。”沈铁梅常说,她的戏曲艺术生涯没有走过弯路,从学习戏曲开始,父亲沈福存和身为川剧演员的母亲许道美就会时常给她一些指导。在沈铁梅看来,自己能够从事戏曲表演艺术非常幸运,因为她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父母师长用自己的艺术经验托起了她的戏曲人生。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对于如何在保留戏曲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沈铁梅有着自己的看法。“现代戏如何运用程式?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如果全部像生活中这样演,那不是戏曲,是话剧;如果全盘把传统的东西套用进去,那就不是现代戏了。”沈铁梅认为,中国戏曲要在坚守本体的基础上去创新创造,戏曲艺术需要百花齐放,但该坚持的地方也要坚持。现在有的新剧目形式大于内容,内容很匮乏,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在尊重传统文化、遵循中国戏曲美学传统的前提下,去探索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审美表达,赋予传统戏曲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生命和意义。”沈铁梅主演的川剧《金子》《李亚仙》,就创造性地化用传统表演程式,同时探索当代审美表达,将舞台表演上升到“写人艺术”的高度,从而塑造了“金子”“李亚仙”等经典戏曲人物形象。

沈铁梅说她与河北十分有缘,也很喜欢这片热土。“我的父亲在河北也有非常多观众,他70多岁时还来河北演出过。”沈铁梅表示,此次参加《中华有好戏》录制,是她继去年川剧《江姐》演出后,再一次来到河北。“去年《江姐》的演出,得到不少同行的关心和观众的喜爱。”沈铁梅透露,她参加此次录制前一天,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揭晓,河北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孙娜成功“摘梅”,而沈铁梅作为这届梅花奖的评委,在上海亲眼见证了孙娜的演出,也感受到了河北梆子的魅力。“燕赵大地不但戏曲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剧种传承也多样化发展。河北是一个戏曲底蕴深厚的地方,吸引了更多剧种到这里来交流展示。”沈铁梅说。(河北日报记者 田恬)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