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6:00:00
转自:南京晨报
在无影灯下展开毫米级“拆弹”,于神经血管密林中开辟生命通路——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成功为两位七旬脊柱感染患者实施高难度胸椎手术。78岁的截瘫患者胡爷爷和74岁濒临瘫痪的陈爷爷,在中大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精准施治下,从“胸椎定时炸弹”的威胁中重获新生。
致命感染:高位胸椎暗藏“生物炸弹”
胡爷爷的情况尤为危急。半个月前,胡爷爷开始出现不明原因反复背部剧痛,继而又出现排尿困难、下肢无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胸椎间隙感染”。虽经抗感染治疗,但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进展至双侧乳头平面以下截瘫。一筹莫展之下,胡爷爷及家人慕名来到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
“患者的感染位置非常特殊,位于胸2/3、胸3/4高位胸椎间隙。”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中心谢鑫荟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上胸椎解剖结构复杂,前方紧贴主动脉弓,后方与脊髓仅隔毫米之距。感染造成椎体破坏、脓腔形成,就像在豆腐渣里拆炸弹,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灾难性出血或神经损伤。且患者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和糖尿病,手术风险极高!”
同样情况的陈爷爷,在保守治疗期间长期忍受胸背部剧烈疼痛的折磨。经检查发现,陈爷爷的胸3、胸4椎体已被病原菌“啃食”近半,局部后凸畸形严重,硬膜囊受压明显,再不手术将面临永久性瘫痪。
攻坚克难:多学科联合作战
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两例相似病例,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邀请多学科会诊。“患者年近八旬,心肺功能储备有限,全麻手术风险极高。”“但如果不手术,无法挽救已受损的神经功能,感染持续扩散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死亡。”
手术是唯一希望!专家团队制定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最终确定“后路环形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的术式。手术方案设计环环相扣:先建立后路内固定锚点,再360度环形切除病灶,最后植入自体骨屑进行生物重建。
几天前,中大医院手术室内,无影灯下展开了两例高难度的手术——专家们如同绣花般分离粘连的神经根,毫米级精度下完整切除感染脓腔。王运涛主任医师精确细微的操作,保证了在安全前提下将患者椎间隙内感染病灶相对彻底地清除。术后病理检测结合宏基因组测序,精准锁定致病菌,为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靶向依据。
浴火重生:从瘫痪到重获新生
术后,胡爷爷被转入ICU进行严密监护,陈爷爷麻醉复苏后则顺利送回病房。护理团队实施“感染控制五步法”:每小时监测脑脊液压力变化,动态调整负压引流装置;采用电磁脉冲治疗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营养科定制高蛋白抗炎膳食……令人欣喜的是,术后两位老人翻身活动诱发的胸背部疼痛即显著缓解,1周后,患者下肢感觉开始逐渐恢复,并均转回至当地医院进一步康复及抗感染治疗。
“此类高位胸椎感染堪称脊柱外科‘珠峰手术’。”谢鑫荟说,患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中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灶,又要避免毫米之差损伤脊髓或引发主动脉破裂大出血,对术者技术精度和团队配合提出极致要求。从精准影像评估到微创手术系统,从快速病原检测到智能康复体系,多技术平台的集成提升了脊柱感染的治疗有效率。目前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一年内完成高位胸椎管手术200余例,体现了该院在复杂脊柱感染领域的综合救治实力。
专家提醒,老年人出现持续背部疼痛、夜间加重,不明原因发热,进行性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需警惕脊柱感染可能,应当尽早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通讯员 刘磊 蔡逸秋 崔玉艳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捉谣记】“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真相来了 央视新闻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消息也不断涌现。近期,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从大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大城市到乡村,“AI医生”已经因为“误诊”闯了很多祸。这类“AI医生误诊”消息发布后,因为离奇的剧情、情感的冲突吸引网友大量转发。上海一重症肺炎患者被AI误诊险丧命 2025-04-12 22:44:00
如何跑赢脑机接口应用新赛道? 脑机接口技术描绘了一幅未来医疗的美好画卷。它展示了人类科技的水平和力量,也传达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而这一幕正在悄然走近。瘫痪四年 脑机接口开启患者“脑控人生”去年11月,上海首例脑机接口产品临床试验植入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顺利完成。作为接受植入临床试验的患者,38岁董先生因颈椎错位,术前已瘫 2025-04-12 00:31:00
永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组团帮扶宁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本网讯(通讯员 余巧艳 文敏)为贯彻落实永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战略部署,永州市中心医院于近日正式启动2025年组团式帮扶县域医共体专项行动。在专题动员大会后,4月9日下午,永州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带领帮扶团队来到宁远,召开组团式帮扶交接座谈会,宁远县、蓝山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以及县域医共体相关负 2025-04-11 10:51:00
毫米级精度手术,为胸椎感染患者“排雷” 转自:南京晨报在无影灯下展开毫米级“拆弹”,于神经血管密林中开辟生命通路——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成功为两位七旬脊柱感染患者实施高难度胸椎手术。78岁的截瘫患者胡爷爷和74岁濒临瘫痪的陈爷爷,在中大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精准施治下,从“胸椎定时炸弹”的威胁中重获新生。致命感染:高位胸椎 2025-04-11 06:00:00
远郊农村老人在社区医院远程看三甲医院专家,浦东老港为老服务出新招 记者从浦东新区老港镇获悉,日前该镇举办的首场“云会诊”, 通过两套医院互联网设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链接仁济等三甲医院专家医生,为社区里各类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了一次咨询面诊。这是近年来老港镇持续推进“五福”养老体系的又一项重要举措。目前,依托辖区睦邻点等各类老百姓家门口载体,老港镇已为全镇1.26 2025-04-10 2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