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7:40:00
谣 言 3月30日四川雅安发生4.6级地震?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帖称“突发!四川雅安4.6级地震!凌晨被晃醒,客厅花瓶碎一地”,并称“地震发生时间是3月30日凌晨3点18分,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经当地网信部门核实,网传内容纯属谣言,近日芦山县未发生4.6级地震或与地震相关的紧急情况。(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台)
谣 言 河南杞县“小麦、大蒜被打农药致死”?
真相:近日,有网民在某社交平台发布内容为“河南杞县沙沃乡小麦、大蒜被打农药致死”的相关视频信息。经核查,该信息不实。视频发布者尚某为博眼球,利用视频编辑软件编造并发布了上述谣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当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尚某予以行政处罚,并责令其删除不实信息。(来源:“开封网警”微信公众号)
科 普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震后自救有哪些误区?
详情:3月28日,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以来,全球发生17次6级及以上地震,近期多地发生地震,这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了活跃震动期?对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专家高孟潭表示,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约12-14次,8级以上地震约1-2次。将2025年1月1日至今与去年同期全球地震数据对比,可发现2025年的地震频率明显低于2024年同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说这次地震(缅甸7.9级地震)之后地球是处于地震活跃阶段。专家还提醒了一些地震逃生避险应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发生地震后,不顾实际情况马上往户外逃
如果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应首选室内避震。地震发生在瞬时,人在出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伤的概率较大;屋顶的砖瓦、广告牌、玻璃墙等也都有倒塌的危险;住在高层的人如果都同时往外逃,容易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误区二:躲入衣柜等家具里
大衣柜虽然结实,但重心太高容易倾斜,而且人一旦到柜子里就会视野受阻,四肢受到束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
误区三:趴在地上或者躺着等待救援可以节省体力
地震发生时躺卧或趴着的姿势都是很危险的,这样会使身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废墟等物体击中的几率比站着时要大,而且躺卧也不利于身体灵活活动。最好姿势是双手护头、曲身侧卧(保护脊椎)。(来源:新华社、“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关 注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公告,将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
详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施行以来,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持续组织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标准规范,依法依规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正面典型示范引领,督促指导个人信息处理者不断提升合规水平,取得了积极治理成效。2025年,中央网信办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进一步深入治理常用服务产品和常见生活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相关部门将围绕以下重点问题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1.App(含小程序、公众号、快应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2.SDK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3.智能终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4.公共场所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人脸识别信息。
5.线下消费场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6.个人信息相关违法犯罪案件。(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面馆被指将剩面二次上桌,官方通报:立案调查,暂停营业 【来源:现代快报】近日,一女子在网络上曝光,称自己在上海的一家面馆吃面,竟发现自己的面是别人吃剩的,店家只是换了浇头重新端上来。7月4日,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就此事件发布情况通报:7月4日,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关注到相关媒体“网传上海一面馆被曝将顾客剩面二次销售”等报道,即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调查。经初步 2025-07-05 13:08:00
巴基斯坦突发自杀式袭击,13名士兵死亡 据法新社28日最新报道,巴基斯坦西北部发生自杀式袭击,造成13名士兵死亡。来源:环球网 2025-06-28 16:41:00
开街倒计时!设计师独家剧透,设计背后的故事 开街倒计时!设计师独家剧透,设计背后的故事来源:中国吉林网初审:张楠复审:曲翱终审:陈尤欣 2025-06-27 09:04:00
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2024年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 来源:《求是》2025/12作者:国家统计局 2025-06-20 10:18:00
睢县气象局发布暴雨蓝色预警[IV级/一般] 【2025-06-19】 【来源:睢县气象局】睢县气象台2025年06月19日12时06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我县后台乡、潮庄镇、凤城街道等乡镇和街道降水量将达5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强降水带来的农田渍涝、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来源: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 2025-06-19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