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7月湾区好戏推荐:经典与新锐共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21:50:00    

七月盛夏,岭南舞台迎来多元艺术盛宴,我们为你挑选了七部风格迥异的精品剧目。

从话剧《蒋公的面子》对知识分子面对强权时复杂心态的深刻揭示,到胡沈员舞蹈作品《流浪》以独特舞蹈语汇展现的内心情感起伏;从音乐剧《扬名立万》充满“戏中戏”荒诞感的悬疑喜剧,到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对人性深刻探讨的文学呈现;从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在历史缝隙中挖掘个体命运抗争的舞台史诗,到话剧《鹿鼎记》极具解构主义色彩的喜剧演绎;再到舞剧《英歌》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舞台艺术展现的中华文化自信与担当,每一部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震撼心灵的观剧体验。

无论是对历史的回望、对人性的思考,还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戏剧作品都在这个七月,等待着热爱艺术的你走进剧场,一同感受戏剧的力量与美好,开启一场难忘的艺术之旅。

话剧《蒋公的面子》

演出日程:7月26日 佛山大剧院

话剧《蒋公的面子》是南京大学文学院为纪念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所创作的学生话剧作品,剧本作者温方伊(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导演吕效平。

作品以南京大学校史为题材,通过1943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史实,形象地揭示了知识分子面对强权时的复杂心态。特殊的题材与对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画,令该剧破天荒地连演35场,创造了校园戏剧演出奇迹。

《蒋公的面子》采用双线叙事结构,现实与回忆交织,使观众在时间跨度中感受到人物性格的二元性,并引发对个人在时代变迁中无力感的思考。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戏剧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该剧的台词堪称一大亮点,两小时的演出中,金句密集,全程高能。编剧温方伊以其出色的炼词淬句能力,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语言艺术的盛宴。这种语言上的精雕细琢,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表现力,也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深刻的思想内涵。

自2012年首演以来,《蒋公的面子》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巡演,并多次被评为“年度文化事件”。其广泛的市场反响和观众好评,证明了该剧在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上的双重成功。此外,该剧还吸引了众多学者、教授和话剧爱好者前来观看,显示出其在不同群体中的广泛吸引力。

胡沈员舞蹈作品《流浪》

7月12日 佛山大剧院

每个人对“流浪”都有不同的定义,是离开家,是失去亲人,是一场迁徙。有的人甘愿抛弃一切追逐流浪,试探自由与孤独,梦见生命的狂欢,遥望迷途的前方,我们和时间一起迁移成长,无形却有力量。

《流浪》是胡沈员的首部长篇编导作品,作品以身体本身为出发点,根据蒙古族舞蹈的基本韵律,结合现代舞的身体运动方式,发展和创造出特有的舞蹈语汇。编导以大量的脚下步伐动作的编创,展现人在多种情绪下的身体形态。以蒙古辽阔、深沉的音乐旋律勾勒出人内心的情感起伏与画面。

2017年,胡沈员工作室成立。2023年,深圳当代舞团成立。

《流浪》的路上,有了重新的定义。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是自由,是无所畏惧。2024年,胡沈员把《流浪》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改变——同样的舞台、同样的作品内核、同样的音乐,不同的编舞和调度,更有力量的演出队伍。舞者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不同而又相同。作品内核完成从“一个人的流浪”到“一群人的迁徙”的升维表达,由深圳当代舞团全新演绎。

深圳当代舞团力量注入,舞者们保留个体艺术特质的同时形成统一美学风格,年轻血液带来更具张力的舞台调度与情感浓度。

2017年至今,《流浪》已经走过60余场。胡沈员从来没有想过,《流浪》,一直被热爱着。“创作《流浪》时,我感觉内心装满了太多情绪,我需要通过一个方式把这些装满的东西倒掉,让身体有一个'出口',所以在那个当下我必须去创作,把我的经历和感悟转化为作品,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剧能不能卖票,能卖多少张票。”

八年淬炼的创作迭代,在保留蒙古族音乐灵魂的基础上革新编舞结构,舞台视觉从个体生命叙事扩展至时代群体镜像,经历60余场巡演后形成更具穿透力的情感表达,让这部作品更引起无数观演者的精神共鸣。

音乐剧《扬名立万》

7月11日—13日 珠海金湾大剧院

音乐剧《扬名立万》改编自万合天宜出品同名高口碑电影,围绕一群电影人聚集在一栋神秘别墅,试图将一起轰动上海的凶杀案改编成电影,想借此扬名立万,却意外卷入更大的阴谋,剧情层层反转,充满“戏中戏”的荒诞感。荒诞幽默的故事呈现,悬疑诡异的案件主线,一举成为当年电影市场的票房黑马。

总制作人阿云嘎和制作人孙圣凯倾力打造,集结国内一流主创团队,汇聚优秀演员卡司,《声入人心》人气选手赵超凡、翟李朔天,“百变笑匠”王祖蓝,国内顶尖音乐剧演员夏振凯、丁臻滢、丁辉、周默涵等参演。

音乐剧保留了电影中“真相与谎言”“艺术与现实”的深刻主题,同时通过音乐剧形式强化了角色的情感冲突。剧情高度还原了电影的故事主线,舞美、服装、道具、舞蹈等呈现,带给观众浓郁的上海十里洋场气息,别墅布景暗藏玄机,旋转楼梯、移动墙壁等设计配合剧情反转,营造悬疑氛围,通过动态影像强化时空转换,例如闪回凶案过程时,背景投射老电影质感的黑白画面,增强戏剧张力。

声声入耳的音乐更是收获曲好、词好的称赞。悬疑喜剧的色彩、荒诞幽默的风格,让大家耳目一新,被观众称为2024中国原创音乐剧黑马。

该剧获得2024中国音乐剧协会年度盛典年度成长力音乐剧、2024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年度优秀音乐剧、2024微博之夜微博年度演出,阿云嘎获得2024年微博文化之夜年度文化音乐剧制作人。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

演出日程:7月26日—27日 坪山大剧院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改编自俄罗斯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长篇小说,原著以其深刻的思想、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对人性的深入探讨而闻名。音乐剧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将文学作品的魅力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能够领略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度和魅力。

音乐剧以父亲费尧多尔的死亡为开端,围绕着四个同父异母的儿子们到底“谁杀死了父亲”展开,四个儿子之间因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而产生冲突,为观众带来了独特极致的戏剧张力。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剧照。(摄影:梁文迪)

音乐总监姜清华表示,虽然整部音乐剧只有一台钢琴伴奏,但音乐使用了交响乐编写的创作逻辑,旋律波澜起伏,如五重唱《一派胡言》极为洗脑,旋律像卡拉马佐夫的暴风一样在观众脑海中盘旋,而《哪怕只一次》《虽然想爱》等抒情单曲则优美柔软地触动心弦。同时,该剧对演员表演能力带来巨大考验,大段念白、台词密集、唱段节奏快、高音多,但演员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剧的舞台设计简约而富有变化,一个向观众席倾斜的梯形舞台,几束灯光随情境变幻角度和色彩,将空间变成教堂、审判庭、客厅或是墓室,为观众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剧照。(摄影:阿柒)

该剧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剧,更是一部关于爱与信仰、罪恶与救赎、人性与自由意志等深刻主题的探讨之作。通过卡拉马佐夫家族的故事,观众可以思考这些永恒的主题,引发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

演出日程:7月29日—30日 广州大剧院

随着马伯庸文学IP影视化、舞台化热潮的持续升温,其代表《两京十五日》的舞台剧2022版在历经三年打磨后,以更精湛的技艺与更深厚的文化表达再度启程。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2022版改编自马伯庸现象级历史小说,以明宣德年间太子朱瞻基沿京杭大运河“十五日生死逃亡”为核心主线。作品将70万字原著浓缩为150分钟舞台史诗,通过“漕运危机、权谋暗战与市井传奇”三大维度,在历史缝隙中挖掘个体命运的抗争与觉醒。

曾执导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多部爆款口碑佳剧的导演赵淼倾力加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老师担任视觉总监,更力邀多位业界知名主创加盟,助力打造全方位升级的音、视、觉绝佳观剧体验。

2025升级版历经三年巡演沉淀,以更精炼的剧本结构、更高密度的舞台呈现及更深邃的人文表达,打造兼具历史厚重感与当代青春共鸣的舞台力作。

剧本方面删减琐碎细节,聚焦人物冲突与情感转折(如保留梁兴甫抓于谦、红玉身世等关键情节),让文本更简洁,即便未读原著的观众也能轻松入戏;演出时长较旧版减少30分钟,取消中场休息,采用上下半场连贯演出。场景转换无缝衔接,全程高能不断,考验导演与演员对节奏的精准把控;同时大幅删减非主要人物与线索,回应“内容过多”的反馈,让矛盾更集中,强化戏剧冲突,让作品更符合舞台特性。

总时长缩短,但武打场面、戏曲元素与表演场面的密度不减反增。演员需一人分饰多角,在紧凑节奏中保持表演张力,挑战“戏不断、不拖、不长”的高难度要求。

话剧《鹿鼎记》

7月19日—20日 佛山琼花大剧院

鬼马、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官场厚黑学……

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韦小宝画像而且大多色彩斑斓,各有魅力

那么,舞台上的韦小宝又将带给你怎样的爆笑惊喜?

话剧《鹿鼎记》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一级导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何念执导。2008年一经推出便掀起轰动,口碑爆棚、票房爆表,尾声的“未完待续”四字让不少观众当时的观众期待许久;2025年何念再执导,重新创排后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新老观众带来一部开怀大笑的喜剧作品。

新版话剧《鹿鼎记》,保留了金庸整部作品轻松愉快的氛围,用大量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了康熙小宝结识、擒鳌拜、清凉寺寻帝、陈近南被害等经典桥段,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思想,同时也调侃了历史,揶揄了当今社会中的热点事件,新版《鹿鼎记》还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原著中“扭曲”的正常世界,在话剧中被揉捏成一个个笑点,恶搞顺治帝、李自成等有着生死之谜的人物,通过主线人物康熙与韦小宝串联起整个故事,塑造出一部极具解构主义色彩的上乘喜剧。

《鹿鼎记》的舞台设计非常精美,采用了符合时代特色的舞美,能够迅速将观众带入故事之中。新版《鹿鼎记》在舞台设计上进行了创新,采用更现代的设计,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舞剧《英歌》

舞剧《英歌》剧照。(摄影:侯扬)

演出日程:7月5日—6日 广州大剧院

继舞剧《醒·狮》《龙·舟》后,广州歌舞剧院重磅推出第三部岭南题材大型原创舞剧——《英歌》。该剧以“中华战舞”——英歌贯穿始终,承载着中华儿女为国家 “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节,寄托着传承千年的民族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支撑,中华儿女漂洋过海,在战争时期挺身而出,在和平年代开拓进取。也因着这精神的联结,无论漂泊再远,他们心中始终怀着对故乡的眷恋,遥远的思念化作永远的乡愁,浪打不熄,风吹不散。

舞剧《英歌》剧照。(摄影:侯扬)

剧中将嵌瓷、铁枝木偶、出花园、潮剧、木雕等传统民俗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融合创新,展现了丰富多面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元素超越了地域,连接起共通的中华文明。

在创排期间,主创团队走访潮汕乡镇村落,邀请普宁英歌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甲子英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炳光、潮阳英歌凤岗英歌队等对演员们进行系统集训。演员们就快板、中板、慢板三种不同流派风格的英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领悟英歌舞的精神内核。

舞剧《英歌》剧照。(摄影:侯扬)

2024年12月,舞剧《英歌》在广州大剧院全球公演。2025年春节,舞剧《英歌》精彩选段多次登陆央视舞台,先后亮相“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5春节大联欢”“2025 年‘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CCTV1-美美与共”“文化十分”,为全国乃至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华文化的视听盛宴。其民俗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融合创新,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崭新的生命力,更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担当。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图:主办方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