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0:16:00
5月27日是复旦大学120岁的生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10个字的复旦校训内涵是什么?120年,两个甲子,复旦大学的精神起源何在?复旦的文化底蕴又是什么?
“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5月24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复旦校友回归母校,共同纪念复旦百廿相辉。听一听校友们的心声——
“从邯郸校区、枫林校区再到附属医院,我完成了从本科到医学博士的培养,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青年医生。”2015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校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刘歆阳说。在校期间,得益于复旦通识教育和转专业政策,她听从初心召唤,转到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毕业后,受周平红教授启发,她进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投身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毕业前,她曾在誓言碑前写下人生目标——做一个让病人感到温暖的医生。“10年过去了,这依然是我朴素的理想。”她说。
动物实验课上满校园挖蚯蚓、野外实习期间跟着老师研究蝙蝠饮食习惯……“钟扬老师说,科学不仅是论文和实验,更是用技术解读生命复杂系统的勇气。所以我在本科论文就尝试用NLP分析数百篇文献,构建了基因调控网络知识图谱。”在校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让2005届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校友、予果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夏涵至今依旧历历在目。毕业后,怀着“让病原诊断更简单”的使命,他创立企业,开发的产品可快速分析锁定病因,完成42万次病原检测,帮助全球患者重燃希望。回顾毕业20年的历程,他感慨:“正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让我一路敢于创先,让中国的创新走向世界,守护更多生命。”
120年,无数复旦人守护着这十个字的校训。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归国的复旦教师有21人,其中就包括了知名高分子科学家于同隐和后来成为复旦校长的顶尖物理学家谢希德。谢希德和曹天钦以赴英国结婚为由,才得以离开美国,1952年8月,谢希德乘“广州号”客轮从英国南安普顿港启程,最终于10月1日到达上海。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振翅飞回祖国故园,去耕耘、去奋斗”“身后的日不落帝国虽有种种诱人条件,却留不住我们的赤子之心”。在谢希德带领下,复旦大学的半导体技术获重要突破。我国第一支锗集成电路、上海第一支锗三极管、第一块锗单晶、调频调场式顺磁共振波谱仪等在复旦研制成功。
在培养人才方面,苏步青老校长为所有复旦人做出了榜样。他提出了“严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鼓励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他一生培养了谷超豪、胡和生等多位院士,谷超豪又培养了李大潜、洪家兴等多位院士,形成了“苏步青效应”。2009年,复旦谷超豪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奖后,谷老专门给中央写信,强调数学研究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战略性地位,提议建设“南方数学研究中心”。2012年,由此提议设立的上海数学中心正式揭牌并奠基。
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在生命最后时光“哪怕看不见了”仍每天工作,留下两大憾事:一件事是完成《老子》简注工作,另一件事是马王堆帛书残片的缀合。临终前他还在说,“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工作,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现在还有很多碎片没有缀合上去。”他带领团队在充分吸纳新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这批文献资料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于2024年出版了集大成之作——《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
复旦1991级国际政治系校友马骅曾是一位有理想的校园诗人,那一年,他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只身来到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小学,一边支教、一边从事学术研究。他将自己的稿费用于学校建设,用爱心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不幸遇难,用生命谱写了青年志愿者献身教育、忘我付出的伟大颂歌。
校友们还留下了一段段佳话:1979年7月11日,复旦大学新闻系7813班同学陶维佳、刘晓红、陈静溪、王晓望结伴游黄山时偶遇邓小平同志。四人商量,代表所有恢复高考后有机会读大学的78级同学谢谢他。最终,王晓望一行在百步云梯附近见到了邓小平,小平同志欣然同意在每人的学生证上签名留念。他亲自指定以“百步云梯”为背景,与大家合影留念。
上世纪80年代,师生们求知若渴、争分夺秒,要“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图书馆,草地上围坐讨论的师生是当时复旦园最常见的景象。从复旦话剧团排演四幕话剧《于无声处》全市轰动,到学生卢新华发表短篇小说《伤痕》在引起全国文坛强烈反响,复旦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全国。
今天的复旦,人才集聚,群星闪耀,正加快迈向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金力领衔的人类表型组计划,已使中国在这个基础科研领域奠定引领优势。蚂蚁集团原首席AI科学家漆远以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身份开启新征途,作为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漆远牵头启动了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的建设,与阿里云、中国电信等合作伙伴共同攻坚国内高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不久前,通过AI for Science科研范式变革,复旦一项重磅突破,将使瘫痪者受益——该校科研团队全球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将为全球2000万瘫痪者带来新的希望……
为打造基础研究的前沿重镇和全球英才的学术殿堂,复旦大学还成立了相辉研究院。研究院营造最宽松的学术环境,聚焦攻关前瞻性、挑战性、高价值的关键科学难题,提供10年以上的长周期支持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5—10年不考核,为人才“十年磨一剑”提供制度保障,着力营造宽容、开放、活跃、自由的学术环境,让人才心无旁骛、自由探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赵东元表示,“不要总是问‘有什么用’。”基础研究要破题,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功利心”。他曾说道,“相辉研究院将引育一批具备打破常规和逻辑思维定式,摒弃功利、勇于探索,敢闯‘无人区’的最顶尖人才,让他们在充满激情、氛围宽松的学术圣地中探索,从而涌现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作出造福人类新贡献的‘大师级’人物。”这一席话,是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进一步演化。
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王晓晖施小琳于立军等为获奖代表颁奖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为二〇二四年度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师王海峰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颁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欧阳杰摄8月2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隆重 2025-08-29 08:57:00
《海尔兄弟》续集官宣:2027年春节前后上线 共100多集 快科技8月26日消息,今天下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海尔兄弟》续集创作发布会上揭晓《海尔兄弟》续集上线时间:2027年春节前后。他介绍到:“《海尔兄弟》续集分四季100多集,每集10分钟左右。”续集将延续科普冒险的题材风格,并将邀请网友们参与共创,包括海尔兄弟的形象、动画片短剧电 2025-08-27 10:00:00
一级演员何政军,结婚33年没有任何绯闻,看了他妻子是谁就明白了 何政军成长于军人家庭,那是一个充满纪律与刚正氛围的环境。家中的陈设摆放得整齐有序,墙壁上或许挂着一些军旅题材的老照片,长辈们的言行举止都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和正直,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何政军自幼便养成了刚正不阿、不喜欢绕圈子的性格。十七岁时,他踏入轻工业局,成为一名绘图设计员。在那间不大的办公室里 2025-08-26 10:33:00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焕新试开馆 四万人次打卡见证红色文旅热 8月10日,经过两个多月维修改造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终于向市民和游客们开放。据不完全统计,试开馆首日有超过四万人次进馆参观,这一火爆的态势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沈阳文旅市场的火热。“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8月10日上午8点半,记者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看到,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市民已经排起 2025-08-11 11:26:00
港姐夺冠热门朱绰盈宣布退选,本人发长文回应:不再需要这些后冠的认可 2025年香港小姐比赛正在进行中,7月9日下午,由黄晓明推荐参选的夺冠热门选手朱绰盈突然在小红书发文宣布自己退选。朱绰盈在社交平台发长文回应退选,其称:4年前我曾经参选过但没有入围决赛,当时张秀文跟我说“不是你不够好,只是你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魅力,过几年你再回来说不定你就是冠军了”。她这句话我一直记住 2025-07-12 02: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