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4:59:00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北京4月8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这一突破性成果为细胞能量代谢研究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先进科学》。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却自成一个个蕴藏无限奥妙的微观世界。每一个细胞都犹如一个功能完备、秩序井然的城市,其间各种细胞器相互作用,维系着人体的正常运转。其中,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其内膜结构的功能异常与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然而,传统荧光探针受限于波长较短、穿透力不足,难以实现对线粒体内膜的精准标记。
“线粒体内膜的磷脂成分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但其动态变化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希望通过近红外荧光技术,突破可见光波段的限制,直接观察线粒体内膜的生理状态。”席鹏表示。
席鹏及其团队长期深耕超分辨显微成像领域。此前,团队便成功搭建了多套超分辨系统,为细胞装上了超级“放大镜”,让“细胞城”的“街景地图”清晰具体地呈现在大众眼前。此次研发的新技术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将分辨率提升到几十纳米级别。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团队验证了HBimmCue的荧光寿命对溶剂极性和膜序的敏感性:HBimmCue在低极性、有序的膜环境中表现出较长的荧光寿命,而在高极性、无序的膜环境中荧光寿命较短。此外,HBimmCue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组织渗透性,能够与多种超分辨率成像兼容。
席鹏介绍,目前,HBimmCue探针已在小鼠卵母细胞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模型中验证其有效性。实验数据显示,相较于年轻的小鼠,来源于年老小鼠卵母细胞的线粒体内膜的有序性与功能都受到损伤,进一步揭示了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关联。
“HBimmCue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为研究线粒体环境和功能提供了强大工具。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线粒体生物学的发展,还为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生殖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新工具。”席鹏说。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9日 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又一家创新药企递表!百力司康能否赶上市场热潮? 文|财华社今年以来,生物医药B类股强势非常,是港股市场备受青睐的概念之一,板块内多达26只概念股录得翻倍上涨,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乐普生物-B(02157.HK)、和铂医药-B(02142.HK)等多股迎来飙升。而在IPO市场,还有更多创新药企正赶赴港股市场,其中就包括于近期递表的 2025-07-21 10:16:00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出人类抗衰老细胞 原标题: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出人类抗衰老细胞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构建出一种新型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SRC),这种细胞能抵抗衰老、应对各种压力和避免癌变。他们还在猴子身上验证了这种细胞延缓多器官衰老的效果,为人类对抗衰老提供了 2025-06-17 09:24:00
传承创新,讲好红船故事 来源:光明日报“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日前,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访踪亭,5岁的高麦灵正向来往游客展示“才艺”,这首董必武题于1964年的诗,她早已背得烂熟。高麦灵对于南湖文化诗词的了解受益于她的妈妈张一——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她8个月就能咿咿呀呀地 2025-06-06 10:33:00
可穿戴设备能实时检测血液内单个细胞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款名为CircTrek的可穿戴医疗监测设备。这款仅有智能手表大小的装置,能实时检测血管内流动的单个细胞,实现对人体循环细胞的持续监测。最新设备将显著提升疾病早期诊断、复发监测、感染风险评估及治疗效果追踪等医疗环节的效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生 2025-04-28 13:51:00
“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江西站启动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温居林4月1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主办的“决胜巴黎·绽放奥运——奥运冠军面对面”巡回宣讲活动江西站在赣州市崇义县启动。巴黎奥运会冠军徐诗晓、徐嘉余、侯志慧、黄雅琼参加了此次活动。在崇义中学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随着现场倒计时,舞台中央 2025-04-21 0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