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2:22:00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图源: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官方微博
4月8日,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男子姚某猥亵女乘客事件,涉事者被警方行政拘留。随后,网民杨某为博取关注,编造“双方相识并自导自演”谣言,称涉事双方实为熟人关系,女方系某社交群群主,二人策划“剧本”以博取流量,女方因虚构事实被拘留。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明确辟谣,指出该传言纯属捏造,造谣者杨某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已被依法查处。
传这种谣言的人可以说是“又蠢又坏”,还好上海警方反应迅速,通过技术溯源锁定造谣者,切断谣言传播链,从而没有造成更大范围的影响,对受害者也未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可奇怪的是,为什么总有人通过造别人的“黄谣”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知这样做的伤害有多大?“上海地铁猥亵事件系当事双方策划”的谣言一出现,竟然一传十十传百,后续很多人对受害女生又发起了攻击。再往远的来说,杨某的行为绝非个例,近年来,为博流量、蹭热度而编造谣言的现象屡见不鲜,女生穿睡衣下楼取个快递都能被编出弥天黄谣来。
这些黄谣不仅干扰案件侦办,更让受害者陷入舆论漩涡,遭受二次伤害 。它是对受害者的无情践踏,让受害者在身心遭受创伤后,还要承受无端指责和恶意揣测。尤其是在性骚扰这类敏感案件中,谣言的传播会让受害者背负巨大心理压力,加剧社会对受害者的偏见和误解,导致更多人在遭遇侵害时选择沉默。同时将猥亵案扭曲为“双方合谋”,利用了公众对“熟人犯罪”的隐忧,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
实际上上海地铁猥亵案这事儿炸开锅后,网上蹦出的奇葩言论不止“双方是约好的剧本”这一波,比如猥亵者姚某成了某些人同情的对象,说“他工作体面、老婆漂亮,肯定有苦衷”。有人说不该曝光他打了马赛克的照片,说影响他和家人,全然忘了他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更出格的是,甚至有一拨人盯着受害者的瑜伽裤不放,说“裤子包得这么紧就是找刺激”。事件引发的“瑜伽裤原罪论”更值得警惕,这和女生穿短裙活该被骚扰的歪理如出一辙。
给受害者造黄谣和“瑜伽裤原罪论”都是有违法治社会的奇葩与违法行为,虽具体事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性质。而法治社会,法律尊严不容践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民体育丨上海男篮的他要被“归化”了? CBA季后赛首轮12进8的比赛不敌广东队后,上海久事男篮赛季结束,假期开始,不过有一名大鲨鱼球员可没有假期,而是正在参加中国男篮短训营,他就是上海久事青年队的朱正。朱正,一个看起来挺常见的中国名字,但他其实是一名出生在美国的中牙混血,原名雅各布·朱。如今,朱正已经拥有了中国公民身份,如果他将来代表中 2025-04-14 08:53:00
【捉谣记】“AI医生”误诊险些要人命?真相来了 央视新闻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各种消息也不断涌现。近期,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从大三甲医院到社区诊所,从大城市到乡村,“AI医生”已经因为“误诊”闯了很多祸。这类“AI医生误诊”消息发布后,因为离奇的剧情、情感的冲突吸引网友大量转发。上海一重症肺炎患者被AI误诊险丧命 2025-04-12 22:44:00
潮评丨男子造谣“地铁猥亵案二人相识”被抓 法律尊严不容践踏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图源: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官方微博4月8日,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男子姚某猥亵女乘客事件,涉事者被警方行政拘留。随后,网民杨某为博取关注,编造“双方相识并自导自演”谣言,称涉事双方实为熟人关系,女方系某社交群群主,二人策划“剧本”以博取流量,女方因虚构事实被拘留。4 2025-04-12 12:22:00
叙利亚延长西部沿海地区袭击和冲突事件调查期限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资料图)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10日签署决定书,将叙西部沿海地区袭击和冲突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工作期限延长三个月。决定书说,在审阅该委员会提交的初步报告及延长工作申请后,沙拉决定将委员会的工作期限延长三个月,此次延期后日期为最终期限,委员会应按照规范继续开展调 2025-04-11 13:00:00
上海地铁猥亵案后又起造黄谣风波,造谣男子已被警方抓获 南都讯 记者赵唯佳 发自上海 一男子为造黄谣付出代价。据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分局4月11日的警情通报,4月10日,一名36岁的杨姓男子,为博取关注,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杨某在造黄谣时还 2025-04-11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