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13: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题:技术赋能,不能丢了“本能”——人工智能大潮激荡的时代思考
辛识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一番话发人深省:“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应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工具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启智、心灵的培养,不能丢掉对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总书记的思考中,贯穿着发展教育事业的“方法论”,也蕴含着科学对待新技术的“辩证法”。
“有事没事,问问AI。”随着新技术不断突破、新业态持续涌现、新应用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加速走入经济社会生活,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搭子”“学习搭子”乃至“生活搭子”。当人们享受着科技创新带来的种种便利,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对技术的依赖性,一些人的“依赖症”甚至越来越严重。在科技发展史上,这样的情形,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万物皆可AI”的时代,技术赋能成为常态,但技术赋能不等于“技术万能”,更不能丢了人类创新创造、更好发展的“本能”。说到底,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造福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先哲曾言,“人为万物之灵”;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亦将人称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无数先贤的智慧与创造,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今天,尽管人工智能让诗词歌赋等创作变得“倚马可待”,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却无法复制;新技术可以临摹一幅近乎完美的《星空》,但梵高眼中的奇幻星辰和蓬勃生命却难以被算法解码;人工智能可以快速计算天体运行轨迹,但它依然无法替代人类仰望星空,感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境界……
以道驭器,是为利器。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拓展生命的可能,而非困住人类自己。从结绳记事到量子计算,每一次技术飞跃,都在重新定义“人”的内涵,人类从中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也发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抚今追昔,我们需要构建的人机互动关系,不应是冰冷的工具主导,而是充满人文温度的创造性对话;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唯技术至上”,要避免陷入“只见数字不见人”的怪圈,努力弥合数字鸿沟,让技术创新成为人们幸福的铺路石、文明进步的催化剂。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在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对创造的热情与坚守、对人类的关怀与善意,始终应是我们心中不灭的精神火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我们才能在时代大潮激荡中把握正确航向,让科技创新照亮前行的道路,探索和发现更多未知的疆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手记|“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来源:新华社“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时强调。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1年前的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 2025-07-12 21:24:00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8日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李强邀请,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于7月12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25-07-08 16:53:00
欢迎回家!旅日大熊猫回国高清大图 在中日双方的共同保障下,旅居日本和歌山县白浜野生动物园的大熊猫“良浜”“结浜”“彩浜”“枫浜”乘包机于28日18时51分平安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随后转运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隔离检疫场进行隔离检疫。转发,祝福!来源: 新华社 2025-06-29 10:34:00
数智普陀 向新而行〡以“数治”促“善治”,普陀探索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本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在上海早已是常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绣出了大城善治的新图景,也兜起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崛起,更是为“数治”添了一把火。近日,2025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在普陀拉开帷幕,以数字之力托举人民美好生活。普陀区围绕 2025-06-26 09:53:00
大模型催化智算一体机爆发,政企市场成AI基建龙头角力焦点 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突破以及芯片技术发展,正加快AI从技术快速转向商业落地,带动算力基础设施市场增长。近日,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大模型+智能体+智算一体机正成为驱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智算一体机因大模型而兴,成为众多企业高效低成本部署边缘算力的主要选择之一,也逐渐成为算力服务厂 2025-06-25 0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