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和林格尔县石咀子水库:清淤“卸负”焕新生 汛期安然护民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11:16:00    

“往年一到汛期,看着水库水位快漫上来,我们整夜都睡不踏实。今年雨水比往年多不少,水库却稳得很,这都是清淤‘卸了负’的功劳!”8月24日,站在改造一新的石咀子水库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石咀子村村民老王指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语气里满是安心。曾经因泥沙淤积如同“黑锅”般沉重的水库,如今已成为汛期里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全盾”。


石咀子水库是和林格尔县黄河流域宝贝河段的关键水利设施。自1960年建成以来,它长期承担着区域蓄洪、灌溉、供水的重要职能,为当地发展保驾护航。然而,1960年至1987年的28年间,水库采用完全蓄洪运用方式,洪水裹挟的大量泥沙不断在库区淤积,这一状况也让水库后续的安全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清淤现场资料图(央广网发 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1988年,水库虽调整为“蓄清排浑”模式,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敞开闸门空库迎洪,但因从未开展系统清淤,泥沙仍在持续堆积。到2022年,库区平均淤积高程已达1136米至1139米,原本深邃的水库渐渐“变浅”——库容大幅缩减,蒸发量持续增大,下游生态流量难以保障,周边土壤盐渍化问题愈发严重。这不仅导致灌溉供水效益逐年下降,更让水库防洪能力“捉襟见肘”,每到汛期,淤积的泥沙就像“黑锅”里的重物,压得当地群众和防汛人员心里发紧。


清淤车排成长龙资料图(央广网发 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困境,和林格尔县将石咀子水库治理纳入黄河流域宝贝河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把清淤除险作为核心任务全力推进。项目启动后,施工团队直面库区地形复杂、淤泥成分多样等难题,采用环保清淤设备与技术,累计完成500万立方米淤泥清理。这些淤泥并未被简单废弃,而是经科学处理后用于改良土壤,最终造出约4000亩可利用土地,真正实现“变废为宝”。与此同时,库区配套设施同步升级,进一步夯实了水库安全运行基础。


2025年汛期,和林格尔县遭遇较常年更为明显的降水过程,多场强降雨接连而至,上游来水量显著增加。此时,经清淤“焕新”的石咀子水库尽显强劲防洪能力:恢复的库容有效承接洪水,疏浚后的库区河道保障洪水顺畅下泄,全程未出现丝毫险情。防汛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沥青巡河路快速巡查库区堤坝、监测水位,各项防汛措施有序落地,水库始终保持安全运行状态,稳稳守护着下游沿岸的村庄、农田与基础设施,彻底扭转了以往汛期“提心吊胆”的局面。


清淤造地资料图(央广网发 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清淤不仅解了汛期的‘心病’,还为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参与土地验收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清淤造地的4000亩土地正推进验收工作,待满足耕种条件后,将与村委会签订土地分成协议。后期,源于清淤造地的收益,将专项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培育等民生领域,为当地乡村振兴持续注入资金动力。


清淤“焕新”的石咀子水库(央广网记者 刘欣荣 摄)


如今,宝贝河3000亩水面与带状公园、廉政教育广场、图书馆、科技馆、北疆文化教育基地、南山旅游景区、宝贝河水文化体验中心连点成线,一座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宝贝河生态文化公园已然成型,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宝贝河生态治理工程,干成了多年想干不敢干、敢干没干成的大事。不只实现了生态环境和水库功能的‘新生’,更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宝贝河成为了真正的‘宝贝河’。”和林格尔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建东说。


从昔日淤积成患的“黑锅”,到如今汛期安然的“安全库”,再到未来兼具生态、经济、旅游价值的“民生湖”,石咀子水库的蜕变,不仅是和林格尔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当地以项目建设解民忧、惠民生的坚定决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丨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