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09:2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被一代又一代人体认、传承、赓续、发展,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审美、语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水平,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
找准传统文化教学改进的突破口
在当下的课堂上,传统文化的言辞之美、意境之远、立意之深,常被忽视,学生没有入境怡情,传统文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发生
笔者对平时所看到的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理性有余,韵味不足。传统文化以精粹的语言为载体,承载着作者对自然万物、对生命繁复驳杂的体味。然而,很多传统文化教学,通常是以缺少指导的朗读和简单提问的方式串讲完成的。这样的学习少了意趣和韵味,因此无法激起学生表达的热情,更遑论个性表达了。
教师主导,展示过度。当下的传统文化课堂上,往往教师讲得酣畅淋漓,学生却强打精神还是听得云里雾里。这种课堂教学忽略了教学对象——一群正在如饥似渴成长的学生。课堂不应只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更应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天地,是学生个性表达生长发展的空间。
死记硬背,轻视感悟。大部分教师以技术性训练为主,课堂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的包揽式教学,最后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传统文化的言辞之美、意境之远、立意之深,常被忽视。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沉浸其中、没有入境怡情,围绕传统文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发生,传统文化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没有落到实处。再加上有些教师教学刻板机械、缺少创新,使传统文化教学失去鲜活的生命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
发现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明确了这些问题,教师也就找到了传统文化教学进一步改进的突破口。
用沉浸式教学破解传统文化课堂之痛
借助不同符号之间的转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多感官融入传统文化沉浸式教学
沉浸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核心素养。在传统文化课堂上,我们可以将沉浸式教学转化为以下方式:
激发兴趣,点燃热情。如何唤起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首先,开展“飞花令”活动。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其次,开展传统文化小专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传统文化小专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亲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最后,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班级和学校为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学生们或是吟唱,或是表演舞台剧,或是朗诵等,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原动力。
巧用故事,增强体验。呈现故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教师讲述,二是学生讲述,三是借助多媒体展示。当然,也可以将以上方式结合使用。
教师讲述时,首先,应确保故事内容准确,不能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其次,语言要精练简洁、生动有趣、富有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同时要控制好节奏,做到抑扬顿挫。
学生讲述时,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与文本相关的故事,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加工,讲述时尽量做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富有情感。此外,要求学生尽量脱稿,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更流畅、更富有感染力。
采用影视呈现的方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在播放视频时,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相对于静态的图片资料和教师解说相结合的方式,视频资料能够更加直观地再现故事场景,有利于学生深切地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绘画再现,沉浸其间。利用绘画元素,借助不同符号之间的转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这非常符合小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绘画在传统文化沉浸式教学中,主要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画解意,二是以画入境,三是以画悟情。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绘画主要是以简笔画为主。
角色扮演,演绎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演绎文本情感,全身心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情境之中,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角色扮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再读文本,创编剧本。第三,确定角色,小组排练。第四,汇报演出,交流评价。
吟唱文本,传承经典。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第一,借用古曲。老曲调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种媒介搜寻与传统文化契合的老曲调,让学生欣赏吟唱,使传统文化更具古典美、音韵美,使学生们体会到古诗词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采用现代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而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流行音乐,所以采用流行音乐更能让学生较快地吟唱出文本内容。第三,采用儿童歌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儿童歌谣更为适合。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和思想、思维还不够成熟,他们的年龄特点更适合节奏明快、积极乐观的儿童歌谣。
多种感官,体悟内涵。如何运用多感官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种:用眼睛去观赏,用舌尖去品味,用鼻子去体会,用耳朵去聆听,用触觉去感受,用运动去带入。多感官融入传统文化沉浸式教学,学生能沉浸于课堂之中,在课堂上能够回归学习主体,并且记忆效果变得更好。
总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通过全情景的创设、全感官的调动、全身心的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在亲身体验中产生情感和思想共鸣,主动参与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3月31日 第04版
作者:唐文国
AI伴侣虚火褪尽?下半场角逐正悄然开展 科创板日报7月24日讯(记者 李佳怡 实习记者 吴雨桐)“在现实中很难遇到志同道合的人,AI至少缓解了我的孤独感。”一位长期依恋AI伴侣APP的用户向记者袒露心声。近日,马斯克旗下AI公司xAI宣布,AI聊天机器人Grok推出基于Grok 4大模型的全新“伴侣”功能。这则消息也将国内沉寂已久的AI伴 2025-07-24 21:53:00
【图解】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 12月18日将全岛封关运作 内容来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5-07-24 14:02:00
他被举报出轨多人,警方回应 2024年10月,44岁的袁女士(网名“宁静致远”)偶然进入某男主播的直播间,随手送出一个小礼物,却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情感围猎。数月间,她为主播“X风”转账打赏43万元,更在对方诱导下与丈夫离婚,最终被诊断为重度抑郁。据袁女士回忆,下播后主播X风主动私信联系,自称遭遇“妻子出轨离婚”“负债百万”“ 2025-07-21 10:45:00
帮发短信日赚150元?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成为电诈“传声筒” 暑期来临孩子们回归家庭接触手机、网络的时间大增诈骗分子也蠢蠢欲动紧盯学生这一群体下手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简直让人防不胜防“薪资优厚,按条计费,多劳多得,日薪可达150元!”最近,部分学校给家长发送提醒短信称有诈骗分子以日结150元等方式诱骗学生发送诈骗短信帮助引流诈骗近日,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想 2025-07-15 09:53:00
人民日报读者来信: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 原标题:读者反映,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存在容易跳过、破解难度低等问题,代破解业务也花样翻新谁解除了孩子的未成年人模式?(金台视线)“孩子今年读初二,我特意在多个手机应用上开启未成年人模式。但没过几天,孩子就找到了‘窍门’:卸载软件后,用家里老人的身份信息重新注册,或者干脆和同学在别处租用成年人账号 2025-07-15 0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