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3:00
中国甘肃网4月3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西北师范大学联合甘肃简牍博物馆近日推出DeepJiandu数据集,这是国际首个专门用于简牍字符检测与识别的大规模数据集。数据集包含了7416张简牍文物(文献)图像,并从中标注了99852个简牍字符,涵盖了字迹清晰、字迹模糊、字迹完整、字迹残缺等多种形态特征的2242种字符类别,可以运用于极具挑战性的简牍字符识别任务场景。
简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然而,简牍因材料脆弱以及埋藏环境等影响,存在字符模糊、字迹缺损、布局复杂等问题,使得人工识别与整理极为困难。现有的文献数字化技术,虽在甲骨文、蒙文手写体等领域取得突破,但在简牍字符识别方面仍缺乏高质量的数据集,制约了深度学习应用。
DeepJiandu数据集的构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西北师大张强教授团队基于已有的红外图像资料,从中筛选出7416张高质量红外图像,通过对图像进行清理、噪声去除等,增强了字符的可辨识性,提高了字符墨迹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由简牍学专家与计算机专家合作,使用目标检测标注工具,对涵盖2242种字符类别的99852个字符进行了手动标注,并提供了字符定位和类别标注,确保了数据的专业性与准确性。该数据集的设计,还充分考虑到简牍字符残损和异形字等复杂场景,有效提升了模型对历史文献的适应能力。
“DeepJiandu数据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简牍智能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将提升考古学者对简牍文献的解读效率,为历史文献OCR技术突破提供数据资源,为多模态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路径。”西北师大简牍学首席专家张德芳表示。
据了解,DeepJiandu数据集已载入西北师大简牍学术资源数据共享平台。目前,该平台开发了实物库、释文库、字形库、著录库、文献库和专家库六个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完成了对4万枚西北汉简的数字化收录,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便捷的研究工具,也向公众展示了简牍文化的独特魅力。该平台现拥有千余名国内外在线用户,覆盖国内外384个科研、文化机构和高等院校。
来源 中国甘肃网
高温下护航特高压,“智能战友”24小时“站岗” “叮——2号主变油温46摄氏度,绕组温49摄氏度,数据正常。”7月1日早上9点,闷热的体感预示着今天又是一个高温日,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练塘站内,运维人员周勇、何燕洁正紧盯监控屏,智能远程巡视系统的实时数据不断跳动,5分钟后,一份标注着设备运行参数与历史曲线的分析图表自动弹出。“ 2025-07-01 16:32:00
“隐私困局”如何“破局”?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秦亦姝近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了65款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移动应用(APP),涉及未显著告知隐私政策、未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共享数据、未提供有效注销功能等。这已经是今年第二次对违规应用大规模“点名”。此前的4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已通报13款 2025-06-16 07:32:00
多方合力,让“AI+教育”释放更大潜能 作者:饶少阳2025年高考在即,江西、湖北、广东等多地考场将启用“AI智能巡考系统”,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智慧监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从“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从单一分数评价到多维成长评估体系,从传统课堂到智能教学场景,AI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破传统教育的 2025-06-06 17:08:00
【青春华章·重走西北角】兰州兽医研究所:凝聚创新动能 擎起畜牧业科技发展新标杆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程健“研究所有困难,请你帮忙,别谈待遇!”16年前,老所长才学鹏的一个电话,改变了郑海学的人生轨迹。如今,郑海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兽医研究所)所长。2009年,面对人才外流,老所长一个电话邀请在上海工作的郑海学回来工作,不给选择更像命令。当 2025-06-06 11:42:00
新华解码丨《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来了!将带来哪些变化?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题:《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来了!将带来哪些变化?新华社记者王雨萧、潘洁国务院3日对外公布《政务数据共享条例》,对政务数据的目录管理、共享使用、平台支撑等工作进行部署。条例将如何推进政务数据安全高效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务服务效能?“规范、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是 2025-06-03 2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