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4:17:00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当地时间7月19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全球机器人外科学会期间,一款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工作。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梁霄教授坐在操作台前,双手精准移动控制杆。1万多公里之外的手术室里,在辅助医护人员的注视下,机械臂同步精准给80岁的浙江杭州患者吴先生实施手术。
此前,吴先生已经入院,原计划择期安排手术。主治医生梁霄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由于吴先生病情发展,手术刻不容缓。为了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出于对主治医生的充分信任,综合研判后,医患双方共同决定:采用医院最新的跨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进行手术。
分离腹腔粘连、病灶探查、游离及切除范围规划、术中止血、组织离断及创面清理……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整场手术用时50分钟便顺利完成。梁霄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超远程肝癌左叶切除手术,患者恢复良好。
“以往病史表明,吴先生肝脏状况复杂,增加了本次手术的难度。”梁霄说,术前手术团队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科学合理规划切除范围,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施以远程手术。在国内手术室的辅助工作人员做好准备,并在操作台上实时关注手术进展,应对突发情况,保证万无一失。
肝切除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在医患相距1万多公里的条件下实施手术,对机器人的稳定性、网络的流畅性以及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和临床应对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手术期间,机器人运行稳定,图像实时传输清晰,语音交互流畅,法国、浙江两地辅助专家以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完成了所有预定手术目标。
浙大邵逸夫医院深度参与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创新与研发,已在多个院区常态化开展远程机器人手术,并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浙江江山等地医院合作开展涵盖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智能B超在内的远程医疗“系列场景”,实现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多点联动对接,破解边疆和山区海岛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
2023年,梁霄和团队便应用国产机器人手术系统,为身处5000公里外新疆阿拉尔医院的患者成功施行胆囊切除术。就在前往法国之前的几天,梁霄还远程主刀,为地处浙江山区的江山市一名患者实施远程机器人辅助肝癌手术。
“远程机器人手术对于远距离信息交互的速度和稳定性要求高,5G网络凭借其高速率、高带宽、低延时等优点,给远程医疗领域,尤其是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带来重大变革。”梁霄说,远程外科的创新发展,持续推动手术机器人从“操作工具”向“医疗平台”跃迁,将微创医学的尖端技术伸向远方,造福更多患者。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7.25 第12版
人民日报记者 窦皓
版面责编:商旸、白真智、徐阳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王恺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国产机器人真牛!医生在法国给浙江患者完成跨国手术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当地时间7月19日,法国斯特拉斯堡,全球机器人外科学会期间,一款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工作。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梁霄教授坐在操作台前,双手精准移动控制杆。1万多公里之外的手术室里,在辅助医护人员的注视下,机械臂同步精准给80岁的浙江杭 2025-07-25 14:17:00
已确诊3645例!武汉疾控再发提醒 近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发生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最新通报显示截至7月23日广东省佛山顺德区、南海区、禅城区、三水区、高明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645例均为轻症病例国家疾控局近日派出工作组赴佛山现场指导,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疫情形势还相当严峻。武汉 2025-07-24 21:05:00
护士长刘春花:15个病区的“暖流”中心 新疆网讯(记者娜扎开提·柯尤木)每天行走2万步,管理15个病区,她如何成为医护患心中的“定海神针”?从5厘米深的伤口到断臂男孩的眼泪,她为何总在“多管闲事”?7月23日九点半,记者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大科护士长刘春花的办公室。她正翻阅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昨晚梳理完的,今天得把几个重点科室的巡 2025-07-24 09:12:00
洪崖洞景区附近因揽客拍照引发纠纷,官方通报 渝中文旅7月13日发布情况通报:近日,获悉洪崖洞景区附近因揽客拍照引发纠纷,渝中区文化旅游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会同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属地街道等相关单位开展核查处置。经查,2025年7月10日19时31分,游客朱某波一行4人在洪崖洞游玩时,旅拍推销人员唐某(女)拍朱某波侄女肩膀推销旅拍产品, 2025-07-13 07:55:00
母亲给高三女儿买“聪明药” 女儿学习状态一落千丈成了“瘾君子” 考前冲刺都有什么方法?查漏补缺、突击背诵、错题回顾......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把主意打到了“捷径”上“最后冲刺!一小片提升一大步”“同学都在用,不用就落后”“至少专注力能提升200%”......一些“聪明药”走入学生和家长的视野然而这些号称能实现短期内提升学习能力的药物实则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 2025-07-12 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