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把文化“种”进百姓心坎,听文化特派员讲述他们的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09:05:00    

去年4月,浙江省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派文化特派员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基层。其中,宁波市派人才、带资金、送项目,激活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池春水”。

这一年多来,省、市、区(县、市)三级文化特派员扎根宁波的乡村、社区,都做了哪些工作?

今晚,在宁海县跃龙街道望府村举行的“文化驻村记·今天我发布”宁波市文化特派员专场发布会上,三位文化特派员结合各自的经历,讲述他们把文化“种”进百姓心坎的精彩故事。

本次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宁海县政府新闻办承办。

蹲下来听孩子的话

邵慧

“有人说乡村振兴是场‘马拉松’,但我觉得更像是一场‘接力赛’。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关于如何把文化接力棒,稳稳当当地送到孩子、老人和老百姓手里的故事。”省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党委委员、硕士生导师邵慧第一个走上台。

去年5月,邵慧入选文化特派员,派驻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当时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闪过了一堆“高大上”的计划。前两个月,她天天揣着个小本子在村里转悠,见人就拉着唠嗑。

有一天,邵慧带着8岁的女儿进村。小丫头拽着她的衣角说:“妈妈,你们大人说话总爱站着,我们小孩抬头看,满眼都是裤腿!”这句话像小锤子一样“咚”地敲在她的心上。

“咱总说要接地气,可是连孩子的视角都没蹲下来瞧过,算哪门子的接地气呢?”于是,她拉上妇联一起策划打造“一米高度”看乡村文化品牌,组建“浙东红村儿童观察团”。

孩子们说信息导览牌太高了,像是“巨人国的告示”,她就加设云朵形状的一米高导览牌;孩子们说,想和妈妈一起坐在像棉花糖一样软的沙发上听故事。于是她把原先的老式桌椅换成亲子伴读沙发。

孩子们的“金点子”还不止这些。邵慧根据孩子们的文化点单来策划文化活动,通过“故事传声筒”“绿意拓印”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不光是孩子,村里的老人们,她也没有忘了。有一次在文化礼堂播放红色电影,邵慧发现满屋子的人看得津津有味,但后排有位大爷始终侧着耳朵在听。原来,大爷得了白内障,眼前模糊一片,只能靠听声音来猜剧情。

她请来给盲人讲电影的浙江好人朱莹老师,给老人们讲解红色电影《难忘的岁月》。散场时,那位白内障大爷紧紧攥着她的手说:“这电影我‘看’得可真亮堂啊!”

“咱们文化特派员不光是来‘送文化’的,更是来‘种文化’的。” 邵慧动情地说,就像这四明山上的映山红,把根往泥土里扎得越深,春天开出来的花就越艳。

广场舞队教成“芭蕾天团”

缪靖

“有人说,你们文化特派员就是帮着乡村种文化、育文化,我说我进了村,就要成为村里人,从地里挖文化、活文化、强文化!”市级文化特派员、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电视传媒主任播音员缪靖说,文化的源头活水就在这广阔的山野天地间。

去年,缪靖第一次来到毗邻三门湾,背靠枫槎岭的望府村,就被这个美丽的村庄迷住了。

“这么美的村子,村民们还缺啥?”她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蹲点。有一次,村里几位阿婆聊天时说,唱越剧,跳跳舞,热闹热闹,就开心了!于是,拿着村民推荐的“文艺好手”名单,缪靖喊来20多人,要教他们跳从来没接触过的芭蕾形体舞。

一开始大家很新鲜,一片叫好声,但舞越排越难,练得胳膊腿生疼,有村民想打退堂鼓,连教舞的老师也想放弃。

但缪靖没有气馁,她挨个打电话、上门聊天,把每个人的优缺点都记在心里,还陪练到凌晨。付出带来回报。望府村广场舞队跳着小天鹅的舞步斩获宁海县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还参加全市比赛,获得三等奖。

“我们要给朴实、可爱的人们带上‘超人斗篷’,让他们迎风飞翔。” 缪靖发动打造“村民开放麦”,让村民相信自己就是乡村舞台上最亮的星。

越剧、流行歌齐登场,老人们沉醉在越剧婉转的腔调里,不自觉地翘起兰花指;青年人搜罗歌单,接力亮嗓;孩子们跳街舞,一上场全都不含糊。节目单加了又加,村民夜晚狂欢的艺术热情在这个盛夏被点燃。

“我坚信,文化是一股劲儿,让望府‘出圈’,乡村文化才有自信传递的动力。”缪靖说。

贝壳共鸣打开自闭娃心扉

曾辉

“在我看来,文化的根植需要温度作为媒介,把文化的温度种进每个人的心里。”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公民养成中心主任曾辉是派驻北仑区大榭街道海文社区的一名区级文化特派员。他的故事从一句没说出口的“我想唱”讲起。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曾辉注意到了小棠。她和其他孩子不同,一有声音就爱躲起来。“这孩子听力敏感,一吵就躲。”小棠妈妈解释道,语气间,充满无奈。

曾辉和社区商量,打算对“音乐夜校”做一些改变,用大榭海边的自然声配上简单的尤克里里,让孩子们慢慢听、慢慢唱。

一拍即合的想法马上付诸实践。第一次工作坊活动时,曾辉坐在小棠对面弹奏尤克里里,“你听,这像不像海浪拍沙滩?”小孩缩着脖子没应声。

这时,曾辉拿出一枚贝壳贴在琴箱上,再拨弦,叮咚声混着贝壳共鸣,像浪尖上的星光。小棠的手指动了动,轻轻碰了碰贝壳。小棠妈妈在旁边捂住嘴,眼泪落在贝壳上。

文化不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有时候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今年春天,有位妈妈悄悄来跟曾辉说:“孩子总躲着我,我都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

曾辉了解到,不只这位妈妈,很多家长都有类似困惑。于是,他和社区组织“亲子‘悦’读时光”活动。之后又组织“亲子沟通”专场,带着大家玩“你说我猜”的游戏。一场阅读活动,在大家心里种下温情的种子。

“一年多的时间里,和社区居民朝夕相处,我发现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秘诀,往往就藏在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里。”曾辉说,文化特派员工作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因势利导”,建立和基层群众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链接,才能培育出共建共享的文化生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