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桂林市政法机关全力助推旅游城市建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12:46:00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广西桂林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土地上,平安是最动人的底色,法治是最坚实的支撑。

以守护山水为责,以护航发展为任;用忠诚铸牢平安底色,护人文山水和美向好。桂林市政法系统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筑牢生态安全稳定屏障,着力破解治理堵点难点,靶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更高水平的平安桂林、法治桂林建设,让每一寸山水都洋溢着和谐与安宁。

保护生态底色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金色的阳光洒遍千年灵渠,兴安县人民法院的干警走进群众中,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话题,用“身边案例+法律条文”的方式解读环境保护法、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呼吁共建共享美丽生态。

桂林市政法机关将生态保护普法工作深度融入执法司法全过程,通过巡回法庭进驻漓江沿岸、生态环境案件庭审直播等创新形式,把真实案例变成生动教材,用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以案释法普法,推动全社会从对生态乱象的被动整治转向对生态资源的主动守护。

近年来,桂林市政法机关统筹各方力量,创新举措,落实责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2022年,桂林在建立地市级生态环境保护公安分局的基础上,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生态环境保护警务机制,组建1个生态环境保护分局作为统筹协调的核心,下设17个生态大队、172个生态中队,同时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制度,将守护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构建起覆盖全域、反应迅速的生态保护网络。

打造“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为守护漓江生态装上“智慧大脑”。这一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与业务协同,让生态保护执法司法更加主动、精准、有时效。桂林市人民检察院加强数字山水(漓江)司法保护平台建设,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还通过建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观察员队伍、设置漓江小卫士举报平台等创新举措,推进全形态、全链条、全流域治理。

成立桂林山水保护研究院、“二郎神”民兵分队等专业队伍,设立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站、司法保障服务联动中心,并开展百里漓江党建联建活动,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生态保护立体网络。

织密治理经纬


6月19日,荔浦市陈氏与侯家因祖坟占地引发的纠纷得以化解。

该纠纷起于今年清明,经两次调解仍存分歧。5月中旬至6月初,双方因侯家祖坟问题矛盾加剧。荔浦市委政法委对症下药,牵头综治中心、基层精干力量联合入户做实工作。

从剑拔弩张、寸土不让到达成协议、握手言和,荔浦市委政法委统筹综治中心多家常驻、轮驻单位共同发力,联动处置,最终啃下了硬骨头。

近年来,桂林市着眼打造让市民乐居、让游客乐游的平安和美社会环境,借助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把分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他们推进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各部门依法履职,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实现风险防控更精准、纠纷化解更高效。

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的同时,桂林市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实践,把治理的法治温度传递到街巷阡陌。

象山区拥有象鼻山等著名景点,是游客打卡聚集地。该城区创建“漓水象山・汤瑛工作室”,选聘党性强、经验足、群众基础好的退休老书记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常态化解纷止争、解难帮困。“汤瑛工作室”通过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工作室接单的闭环模式处理问题,累计解纷上百起。

作为“中国最美县城”的阳朔每天迎送大量中外游客。针对民宿经营纠纷、游客体验矛盾等高频问题,阳朔县注重汇民智聚民力,县委政法委协同相关行业协会牵头组建调解小组,定期开展“院落议事会”,高效化解涉旅纠纷。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综治中心的大屏幕上,矛盾纠纷热力图实时跳动,各部门轮驻人员一目了然,没有各管一段的壁垒,只有一呼百应的协同。在平乐县张家镇,政法力量依托大榕树邻里说事点、大嫂子法治服务队,让议事协商更有温度、力度和效果。


传递服务温度


8月初的阳朔西街,游人如织。一名外国游客在购买手工艺品时与店主发生争执,西街“双语警务室”的民警很快赶到现场释法明理,成功化解这一纠纷。

像西街“双语警务室”这样的前沿阵地,在阳朔县就有26个。这些根植旅游一线的服务站点,是桂林公安深耕旅游警务,构建全域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他们在景区、商圈、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设立多功能警务服务站,集快速接警、纠纷调解、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第一时间精准高效地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回应群众实际需求,保障游客出行的安全与体验。

桂林市政法机关聚焦游客多样化需求,延伸服务触角,联动文旅、交通等部门在各大景区景点、交通枢纽精心设立“政法服务岗”,配备专业干警和法律工作者值守,提供涵盖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应急救助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向游客传递温暖与安心。

桂林市法学会系统精准布局服务网络,在兴坪、遇龙河等游客密集区域设立基层法律服务站,为游客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阳朔县司法局打造6个涉外公共法律服务站,编印6万册涉外法律知识手册,并上线“阳朔云普法”中英双语智慧普法平台,为境外游客提供多元便利服务。

针对游客返程后的投诉,桂林市发挥行政执法与司法协作机制作用,推出线上视频调解。今年1月,外地游客刘女士返程后反映与某旅行社的退款纠纷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秀峰区人民法院联动,采用“线上平台+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调解方式,快速促成双方达成协议。


来源:长安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