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6 16:58:00
顶端新闻记者 张治中 通讯员 胡明启
说到毒品,人们一般会想到海洛因、摇头丸等,近年来,一批新型毒品经过改头换面,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近日,桐柏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起涉及新型毒品依托咪酯的贩卖毒品案件,依法对三名被告人作出判决,有力打击了毒品犯罪,彰显了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决心。
家住桐柏县的李某欲购买电子烟弹,通过微信与湖北籍的黄某(另案处理)取得联系,黄某称每个烟弹400元,需要现场现金交易,李某遂带着现金准备到湖北,后因未找到车,李某和黄某商议后,通过微信向黄某转账2000元购买5个电子烟弹,黄某收到该2000元后,联系其朋友游某,游某又通过微信联系到刘某,后刘某以每枚200元的价格从张某手中购买了5枚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弹,并交给游某,游某留下一枚烟弹供自己吸食,将剩余的4枚电子烟弹交给黄某,当天下午,李某收到黄某交给他的用黄鹤楼烟盒包装的4枚长约3厘米,宽约1厘米的电子烟弹,烟弹内装有透明烟油,李某在收到电子烟弹后怀疑该烟弹含有毒品,遂向公安局机关报警。
法院经审理认为,游某、刘某、张某等买卖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弹,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根据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及情节,法院以贩卖毒品罪判处游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同时没收了刘某的违法所得和涉案的电子烟弹。
法官说法
2023年9月1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的公告》,将依托咪酯等品种列入二类精神药品目录,从2023年10月1日起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的行为都将按照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什么是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为非巴比妥类静脉短效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和其他的毒品相比,依托咪酯电子烟的伪装性、迷惑性更大,对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危害也更大,吸食者极易形成依赖。人吸食依托咪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记忆空白等症状,长期吸食还可能造成死亡。
现今社会,毒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毒品的伪装也越来越让人难以辨别,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切莫被伪装过的毒品迷惑。
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尊湃14人获刑被罚1350万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8月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总计罚金1350万。其中,被告人张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2025-08-11 15:35:00
母亲给高三女儿买“聪明药” 女儿学习状态一落千丈成了“瘾君子” 考前冲刺都有什么方法?查漏补缺、突击背诵、错题回顾......然而还有一些学生和家长把主意打到了“捷径”上“最后冲刺!一小片提升一大步”“同学都在用,不用就落后”“至少专注力能提升200%”......一些“聪明药”走入学生和家长的视野然而这些号称能实现短期内提升学习能力的药物实则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 2025-07-12 08:01:00
微信账户2年被朋友扫码盗走19万 近日,江苏市民陈某发现自己的微信账户在两年内被朋友刘某盗刷100多次,金额高达19万余元。此前,陈某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常请刘某帮忙购物,刘某趁机获取了陈某的微信支付密码。2022年4月至2024年9月间,刘某利用陈某的信任和不常看手机的习惯,多次通过扫描收款码的方式盗取陈某微信账户内的钱款。案发 2025-07-11 17:37:00
女子拒绝“1人干3人工作”被开除,法院判了! 因为两名同事接连离职,高女士陆续被要求接手两名同事的工作。因为拒绝接手第二名离职同事的工作,高女士被公司以“拒绝正常工作交接、工作安排”为由辞退。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通报这起劳动纠纷案,法院最终认定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判决用人单位向高女士赔偿12万元。高女士在某公司工作已两年有余, 2025-07-11 16:36:00
自助商店行窃被刑拘 男子刘某,无意间发现便利店夜间自助结账的漏洞,于是先后4次实施盗窃。7月1日,万柏林警方通报,刘某已被兴华派出所民警抓获,并因多次盗窃被刑事拘留。6月底,一家便利店的店员向兴华派出所报案称,店内部分香烟丢失,价值近千元。店员说,便利店是24小时营业,白天有人值守,夜间自助结账,但最近一段时间夜间接连 2025-07-02 0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