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0:07:00
一名被判刑的公职人员,在缓刑期间不仅没丢工作,反而堂而皇之地继续领了五年多全额工资!直到东窗事发被开除,单位才惊觉这笔巨额“冤枉钱”。这不是电视剧桥段,而是真实发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桩离奇案件。
主角梁某,原系体制内公职人员。2013年4月,他因犯故意伤害罪,被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蹊跷的是,法院判决落地后,梁某的工作和薪资似乎并未受到实质影响。他所在的原单位——赤峰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后经机构改革,相关职能及人员归属发生变动),竟稀里糊涂地继续给他发着全额工资,一发就是五年多!
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直到2018年,事情才迎来转折。当年6月底,梁某才被停止工作。同年8月,红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正式对其作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决定。理由写得清清楚楚:梁某身为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被判刑,属于严重违纪。这份迟来的处分,宣告了他公职生涯的终结。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落幕。转折发生在2024年。一份审计报告戳破了多年的“糊涂账”。审计发现:梁某自2012年12月被警方刑事拘留开始,一直到2018年8月被正式开除这漫长的近六年时间里,其实际领取的工资待遇,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这笔“超额”工资数额之大令人咋舌:总计高达41.58万元! 审计报告拆解了这笔巨款的来源:
为什么是“超额”?国家白纸黑字早有规定:公务员一旦被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就必须停发工资,只能按原基本工资的75%领取生活费;如果被判刑,哪怕像梁某这样是缓刑,从判决生效那天起,就该立刻取消原工资待遇!梁某从2012年12月被拘留到2013年4月被判缓刑,再到2018年8月被开除,这期间除了按规定应发的少量生活费,其余部分都属于不该拿的钱。
面对审计结果和随后单位(赤峰市某预防控制中心,承接了原卫生执法支队职能)的起诉追偿,梁某在法庭上试图辩解。他声称追讨他工资的“预防控制中心”主体资格不对,工资也不是他们发的;还强调自己判刑后“兢兢业业上班”、“付出了劳动和体力”,似乎觉得这钱拿得理直气壮。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法院的判决,给了明确答案:必须退钱!
今年2月,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梁某在强制措施期间和判刑后领取的全额工资待遇,完全没有法律依据,属于典型的不当得利! 单位依据审计结果要求返还41万余元(扣除已按规定发放的少量生活费后),合理合法,法院予以支持。至于梁某的辩解,因缺乏有效证据,法院明确表示:不予支持。
一纸判决,揭开了这起延续十余年的“糊涂薪”谜案。判了刑,缓了刑,却还能稳坐岗位、饱食公帑长达五年之久!这背后暴露的管理漏洞与监管缺失,恐怕比这41万更值得追问。目前,梁某需依法返还这笔巨款。这笔迟来的“退钱令”,能否堵住类似的制度漏洞?公众在等待答案。
来源:大河报
陵水水产台风保险高效赔付 助力养殖户复产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局_政务动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迎春“真没想到,保险理赔能这么快!从报案到赔款到账,只用了4个小时!”8月25日下午2时许,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深海网箱养殖户姚官迎收到了18万元保险赔款。而就在当天上午10时,他刚刚在农险专员的协助下完成报案。8月24日,受强台风“剑鱼”影响 2025-08-26 13:19:00
上海楼市新政释放重磅信号,单身群体、外环外购房者成最大赢家?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8月25日,上海六部门联合发布房地产新政,从限购、公积金、信贷、房产税四大维度打出政策"组合拳"。这一举措不仅是对8月18日国务院"巩固房地产止跌回稳态势"要求的快速响应,更以差异化调控思路,为不同需求购房者提供精准支持,有望扭转市场观望情绪,为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 2025-08-25 16:14:00
累计发放救助金70.5万!长治市红十字会成功救助26名大病患儿 近日,长治市红十字会依托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大病儿童救助项目”,成功救助26名大病患儿,累计发放救助金达70.5万元。其中,19名白血病儿童获得58万元救助,7名先心病儿童获得12.5万元救助,为这些面临困境的儿童家庭减轻了医疗负担,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医疗保障 “暖心防线”。“中央专 2025-08-22 16:33:00
泉州首批15名科技副总履新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沈舜枝日前,2025年泉州市“科技副总”选聘名单发布,15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正式“履新”,将奔赴晋工机械等科技型企业担任技术高管。这标志着泉州市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进入实战阶段。据了解,今年5月,泉州推出《泉州市“科技副总”遴选和支持办法》,旨在深化教育 2025-08-21 12:06:00
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尊湃14人获刑被罚1350万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8月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总计罚金1350万。其中,被告人张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2025-08-11 1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