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杏串起多民族“共享”致富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5:03:00    

原标题:“金”杏串起多民族“共享”致富路

中国甘肃网7月4日讯据民族日报报道(记者 赵淑娴 梁永吉)累累金杏挂满枝头,欢声笑语萦绕河谷。

眼下,唐汪川的杏子熟了,迎来一年中最甜蜜的时节。7月2日,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享“杏”福时光—2025甘味云端购·主播陇原行东乡县第四届文化旅游暨唐汪杏子采摘系列活动在唐汪镇河沿村党建文化广场启动。这场首次以“共享”为主题的盛会,让甘甜多汁的唐汪大接杏成为促进民族交融、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果”。

节庆现场:民族风情的欢乐盛宴

走进启动仪式现场,特色美食香气四溢、东乡刺绣艳丽夺目、文创产品琳琅满目。省民族歌舞团演员们带来的“石榴杯·陇原民族情”文化惠民演出点燃全场热情。临时搭建的集市里,游客沉浸式体验东乡手抓羊肉和油炸馓子的独特风味,参与花儿对唱互动,亲手尝试制作特色美食,无形中加深了各民族间的情谊。

“游客们品尝东乡手抓羊肉、盖碗茶等,体验擀毡、刺绣等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乡村旅游。”东乡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从激烈的篮球赛到篝火晚会,从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展销到全民健康跑,此次活动精心设置21项子活动,覆盖唐汪与达板2镇,处处体现着“群众参与”的理念,邀请八方来客共享“杏”福时光。

杏果生“金”:小杏子成就致富大产业

在唐汪镇马巷村,村民唐国玺的15亩杏园迎来丰收。“今年,我的杏园亩产约1000斤。过去,杏子丰收了,但销路滞后,群众挣不上钱。如今,政府大力宣传推广,游客直接到果园采摘,省去中间转销的奔波之苦。现在,八成的杏子在园里就被摘走,剩下的发快递,根本不愁卖。游客到杏园采摘每斤10元左右,市场批发价6元左右,年收入预计能有7万元。”他高兴地跟记者说。

唐国玺的故事是唐汪川杏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栽下的两亩杏树起步,他见证了杏树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摇钱树”的。唐汪镇镇长张翼萍介绍:“全镇现有2800户农户种植杏树1万亩,2024年杏产业产值达4000万元,户均收入1.4万元。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5000吨,产值5000万元,户均增收1.78万元。”

作为“陇上杏花第一村”,唐汪大接杏因个大味甜、汁多肉厚而闻名。如今,唐汪镇杏产业除了鲜果销售,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杏产品深加工,形成种植、加工、电商销售全产业链。从2016年首届采摘活动至今,唐汪大接杏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东乡县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介绍,当地围绕杏子延伸产业链,从枝头鲜果拓展到果脯等精深加工产品,从单一的采摘体验融入康养研学等新业态,小小杏子释放出巨大经济活力,铺就坚实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旅赋能:从“第一村”到融合典范

“丝绸古道河湟口,陇上杏花第一村”——拥有五百余年杏树栽培史的唐汪镇,如今已成功打造“四月赏花,七月品果”的特色文旅品牌。东乡县深挖杏花、丹霞与民俗资源,让“赏花经济”与“采摘游”双轮驱动,成效斐然。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超3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7.36亿元;今年1至5月,游客量近154万人次,收入8.3亿元。杏花节期间,仅唐汪镇就吸引游客30.2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26亿元。

如今,唐汪大接杏不仅是展示东乡人文风情的重要窗口,更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专程从定西赶来的游客喜强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这边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唐汪杏子名不虚传,推荐大家都来!”

从杏花如雪到金果满枝,唐汪川的故事远未结束。当一颗颗甘甜的杏子通过游客之手、电商之网走向远方,当各民族兄弟姐妹在“共享”盛会上其乐融融,东乡县正执文旅融合之笔,在临夏大地奋力绘就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长卷,这画卷里,有杏香四溢的产业振兴,更有民心相通、绵绵不绝的深情厚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