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学生玩游戏被骗14000元,湖北反诈民警剖析作案套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8:02:00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通讯员 龚轩

4月16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公安厅获悉,近日,湖北襄阳一名14岁的学生王某,在家中玩手机时被骗14000元。

骗子为何盯上未成年人,游戏类诈骗有哪些套路?此类诈骗应如何识别和防范?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将为你详细剖析。

14岁学生玩游戏被骗

民警详解三类常见诈骗套路

据介绍,王某在家玩手机游戏时,发现某直播平台有人称可以帮助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王某信以为真,为获取皮肤,通过直播平台联系对方,在对方指示下,谎称要用手机做作业,躲避家长询问,并私下操作自己爷爷的手机,并将手机上接收的多条验证码提供给对方,导致其爷爷名下银行卡损失14000元。

湖北省反诈中心民警介绍,游戏类诈骗的常见套路主要有三类,包括卖号卖装备的虚假交易、免费领皮肤的骗局陷阱、代练代刷的连环套。

虚假买卖游戏账号骗局,骗子会在游戏里或者网络平台发广告,宣传“买卖游戏账号、道具、皮肤、装备”或是“低价销售游戏币”等虚假广告信息,吸引孩子们去虚假交易网站。等孩子上钩了,就开始要各种“注册费”“押金”,还吓唬孩子说“账号被锁了”“要交保证金”“要交解冻费”,利用孩子们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登录游戏、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不断要求受害者继续转账支付,最后骗取大量金额。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骗局,骗子通过在游戏平台或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点击就送限定皮肤’等广告,吸引孩子们注意,让孩子们加微信、加QQ,然后说领皮肤要按步骤操作。”民警介绍,进行到这一步骤时,骗子就会找借口说“违规操作”,让孩子们下载远程控制软件,接着诱骗打开支付宝、微信,不知不觉就把钱转走了。

低价游戏代刷骗局,诈骗分子在游戏内公开聊天区域或社交平台上宣称可以“低价代刷”“白菜价代练”,以此引诱孩子们。这些骗子拿到孩子们的账号密码后,先要“定金”,又说“账号等级太低”“有风险”,要求交保证金。孩子想着都付了定金了,只能继续转钱,最后人财两空。

“10后”学生受骗案件呈上升趋势

民警提示三步识别骗局

据统计,近几年,针对“10后”学生的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大多为游戏类诈骗。诈骗分子为什么会盯上未成年人?民警介绍,这些骗局都是利用了孩子们喜爱网络游戏、想多玩游戏、想占低价便宜的心理,诈骗分子会以低价充值、免费福利等方式引诱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进行诈骗。

“防骗,首先要识别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骗局的作案套路,可概括为三步,教大家一眼看穿。”湖北省反诈民警介绍,第一步发布信息,第二步实施诈骗,第三步诱导转账。

“骗子在直播平台、游戏平台、QQ、微信等社交渠道发布‘出售游戏装备’‘免费领取奖品’‘赠送游戏皮肤’‘参加活动资格’等虚假信息广告。”民警介绍,取得联系或添加好友后,骗子向受害人强调“赠送”“不花钱”或“低价”等诱人信息,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易于操控的特点,哄骗、套路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接下来,骗子会要求未成年人提供验证码,删除聊天记录、转账短信等信息。更有甚者会以受害人操作失误、等级不够等为由,要求受害人支付所谓“解冻费”“注册费”等费用,等学生自己醒悟过来发现被骗时,骗子便会将其拉黑。

初步识别之后,学生和家长应该如何防范呢?民警提醒:

买卖账号一定要认准官方平台,保护自身账号,警惕低价诱惑,不点陌生链接,不垫付任何费用,保护个人信息(银行卡、身份证、家庭住址等)。

“作为家长,提高自身防骗意识也很重要。”民警提醒,要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能轻易设置免密支付,避免孩子受到哄骗、胁迫后操作转账;加强反诈教育,时刻提醒自己和孩子,与陌生网友涉及金钱往来时,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告诉孩子遇到转账相关事项时要警惕,多和家长商量避免被骗;如孩子不慎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