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5:22:00
春日的枝头总是不缺花的踪迹——
无论是《诗经》中“桃之夭夭”的灼灼其华,还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的悠然心境,中国人对花的痴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化作一种与农耕文明血脉相连的精神符号,在生命的律动与季节的更迭中,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寄托。
镜头之下,摄影师们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这份风雅,将一息惊艳定格永恒。而屏幕之上,近年来的《国色芳华》《梦华录》《似锦》等剧作,以花为线索,层层剥开中国人骨子里的“花事情结”——既有“花开富贵”的现世期盼,亦有“花开花落”的生命哲思。
《国色芳华》:牡丹盛世,一朵花里的家国寓言
作为盛唐美学的视觉盛宴,《国色芳华》以牡丹为叙事核心,将花的意象与家国命运交织。剧中商户之女何惟芳以种牡丹、制香粉为业,不仅让牡丹从贵族庭院走入市井烟火,更以“牡丹经济”带动菏泽、洛阳等地的产业繁荣。
这一设定暗合了农耕文明中“春华秋实”的朴素逻辑——花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生产力与希望的象征。
唐代牡丹之盛,折射出百姓对“国泰民安”的信仰,正如剧中贵族与平民共赏牡丹的场景,花瓣的雍容与凋零皆成为时代的生动写照。
尤其是牡丹的“富贵”寓意,实为农耕社会对丰饶的终极想象。剧中何惟芳带领女性群体以花立业,恰似一粒种子破土而生,将个体的命运与土地的馈赠紧密相连。当海外观众因剧集而对牡丹文化心生向往时,这朵“东方花王”早已跨越屏幕,成为文明传承的根系。
《梦华录》:宋人四艺,风雅背后的生命观照
如果说唐代的牡丹是张扬的盛世图腾,宋代的风雅则更显内敛深邃。
《梦华录》中赵盼儿的茶坊“半遮面”,以插花、点茶、挂画、焚香构筑了一个微观的宋式美学图景。
剧中采莲船头的鲜花、茶席上的时令插枝,无一不暗藏着花开花谢与春耕秋收的时序呼应,亦把人对自然的敬畏化作指尖的风雅。
更为精妙的是,剧中“茶百戏”非遗技艺的再现,让点茶时的沫饽如花绽放。这种转瞬即逝的美,宋人以“闲事”称之,可谓已将风雅融入日常。
这种“不以物喜”的淡然,恰如对生命周期的坦然接纳:花会凋零,茶会凉却,但下一季的播种已在土地中酝酿希望。
小马说:
在《似锦》的园林美学中,封闭院落里的花木成为人物心境的镜像,女主姜似制香时的捣香声、篆香痕,让观众听见时间在花瓣上流淌的声音。这种对“有形之美”的雕琢,恰如农民精心照料作物,每一道工序都是对未来的投资。
从古至今,中国人赏花从来不只是“看”。
唐人在牡丹中寄托盛世雄心,宋人在插花里修炼心性,而今天的观众透过大小屏幕,看到的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基因的延续?当《国色芳华》让牡丹销量暴涨数十万盆,当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模仿古法点茶,这些行为本身便是将“花事”重新播种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之中。
屏幕中的花开花落,终归是镜中月、水中影。但若细看,那花瓣上凝结的晨露,又何尝不是千年前农耕晨昏的倒影?
赏花的风雅,从不是士大夫的专利,而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生存智慧——
在花蕊中看见果实,在凋零时相信重生。
这种骨子里的乐观与韧性,或许才是对“花事”最明媚的注解。
作者:马璐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小马陪你聊光影 |花事未央之镜头内外的千年风雅与生命哲思 春日的枝头总是不缺花的踪迹——无论是《诗经》中“桃之夭夭”的灼灼其华,还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的悠然心境,中国人对花的痴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审美,化作一种与农耕文明血脉相连的精神符号,在生命的律动与季节的更迭中,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寄托。镜头之下,摄影师们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这份风雅,将一息惊艳定格永恒 2025-04-25 15:22:00
今日上海天气:未来十天多云,花开到荼蘼,是谁按下春的快进键? 今日上海天气今日上海天空放晴,晴到多云天气为主。东到东北风4-5级,冷空气影响下,明天气温下降到14-21℃,相对湿度90%-30%,早晚体感较凉。未来十天申城以多云天气为主,仅有的一次降水过程出现在周日前后。冷空气影响下,周五至下周一的最高气温略低些,在21-23℃,其中周六早间最低仅13℃。下周 2025-04-25 06:41:00
文化中国行|谷雨辞春,万绿迎夏!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来了 传统二十四节气谷2025年4月20日GU YU雨春将尽 夏将至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物候现象在中国古代一些著作中,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谷雨民间习俗十四节 2025-04-20 07:58:00
东湖评论:谷雨文化润古今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当暮春的细雨纷纷飘落,滋润着大地,谷雨节气带着农耕文明的气息而来。“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里,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底蕴,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冲 2025-04-19 20:15:00
莘县大王寨镇发布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 打造沉浸式体验目的地 大众网记者 高杨 聊城报道4月14日,“2025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暨莘县(大王寨镇)第二届森林文化旅游活动专题新闻发布会在莘县大王寨镇成功举行。莘县大王寨镇文化站站长王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大王寨镇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规划。大王寨镇将秉持“红色引领、绿色打底、文化赋能”核心理念,整合红色文化、生态 2025-04-17 1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