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09:20:00
在司法执行过程中,报告财产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书,它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关键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报告财产令。
赵先生和孙先生是生意伙伴。赵先生向孙先生借款用于生意周转,并约定了还款期限。然而,到了还款日期,赵先生却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孙先生多次催讨无果后,将赵先生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判决赵先生偿还孙先生借款本金及利息。但判决生效后,赵先生依旧拒不履行还款义务。于是,孙先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向赵先生送达了报告财产令,要求他在规定期限内如实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票等所有财产信息。
然而,赵先生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可以隐瞒部分财产。他在报告中故意遗漏了自己名下的一辆豪车和在某公司的股份。法院通过调查发现了赵先生的隐瞒行为,依法对他进行了罚款,并责令他重新如实报告财产。在法律的威慑下,赵先生最终如实报告了全部财产,并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偿还了所欠孙先生的款项。
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这一法条明确了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的义务和期限,以及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报告财产令就是依据此条法律规定,由法院向被执行人发出的要求其报告财产的法律文书。
重要意义
报告财产令的存在,一方面可以让法院全面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执行措施,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也对被执行人起到了约束和威慑作用,促使其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对于被执行人来说,如实报告财产是应尽的法律义务。如果故意隐瞒或虚假报告财产,不仅会面临罚款、拘留等处罚,还可能会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当发现被执行人有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财产的行为时,要及时向法院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珲春林区基层法院
编辑:李志刚
吉 林 省 媒体求助维权热线 请联系 李 主 任: 130 1938 8122 (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 2468 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 7867 1922(微信同号)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吉林:普法时刻 认识报告财产令 诚信履行法律义务 在司法执行过程中,报告财产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书,它对于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关键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报告财产令。赵先生和孙先生是生意伙伴。赵先生向孙先生借款用于生意周转,并约定了还款期限。然而,到了还款日期,赵先生却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孙先生多次催讨无果后, 2025-05-13 09:20:00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 一场索赔5000万元的数据权益不正当竞争纠纷,在法官团队与特邀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以650万元达成和解。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是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推动纠纷源头多元化解的缩影,更是其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践行。凝聚激活N方“解纷力”? 面对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激增的挑战,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整合多方 2025-05-08 21:13:00
男子网络诋毁他人被起诉 赔礼道歉并支付抚慰金4000元 如今,越来越多人喜欢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但在网络世界发表不当言论,可能触及法律底线。近日,闽清法院东桥法庭调解了一起网络言论引发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据了解,2020年,刘某在黄某经营的餐厅上班,之后离职。因为工资和奖金问题,刘某与黄某发生纠纷。刘某认为黄某拖欠其部分奖金,而黄某认 2025-05-07 10:55:00
2024年贵州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3495件 中新网贵阳4月28日电 (记者 张伟)记者28日从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贵州法院共受理行政诉讼案件13495件,其中一审行政诉讼案件8648件,同比下降7.41%,二审行政诉讼案件3537件,同比下降11.82%。在贵州全省法院审结的7223件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 2025-04-28 20:53:00
吉林:民间借贷起纷争 法官调解化干戈 近日,吉林省安图县法院二道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孙某与王某系朋友关系,2024年3月,孙某因经营店铺资金周转向王某借款2.5万元,王某将借款微信转账给孙某,孙某承诺当月还款。借款到期后,王某向孙某催要借款,但孙某一直未能偿还借款。无奈,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孙某立 2025-04-28 0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