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南托丝藻塘的传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7:01:00    

嘉禾旧城北街,沿蜿蜒的古官道北行十二华里,就是钟水乡的南托村。旧时,南托村有一条街,街与古官道连接,约半华里长。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过往客商,多宿于此。村子东临一口大塘,有十亩见方,五尺水深,塘水清澈,冬暖夏凉。塘中常年长满丝藻,盛产鲤鱼,鱼肉鲜嫩,肥美无比。这是当地有名的丝造塘。丝造塘,有一段与神农相关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教耕嘉禾。有一天,他去坦坪秀溪,因忙于稼穑,申时已过,才动身回丙穴。他往南走出三里多地,来到南托地面。但见山势平缓,森林茂密,在晚霞的映照下,风光无限。神农情不自禁,顺着山势,向前走去,逶迤来到平缓的山坡下。但见一股泉水从山底冒出,哗哗地流向临北面的丝造塘。他走上前蹲下身子,双手掬了一捧泉水解渴,顿觉甘甜无比。接着他又喝了几捧。这时,一老叟走了过来。提醒神农,此水冰凉,喝多了容易闹肚子。神农见老叟慈祥和霭,就与其攀谈起来。他们从种植谈到养殖,从酉时谈到戌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天色晚了,老叟有意请神农留宿,神农也有心想和老叟多探讨种植事宜,也就欣然应允。老叟从丝造塘里捉了一尾鲤鱼,领神农淌水上了塘中心一块露出水面的雷公石上。两人随即架起干柴,生起火,边烧烤鲤鱼,边交谈。这晚正逢阳春三月十五,月光皎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人盘坐在雷公石上,就着甘甜的清泉水,吃着香喷喷、肥嫩嫩的鲤鱼,侃侃而谈。

这晚,老叟向神农请教了如何改进禾谷种植的方法,又学到了培育花生、黄豆、玉米的技术。最后,神农还叮嘱老叟,不要采塘里的丝藻,鱼会长得更好。从那以后,老叟把神农种植五谷的经验在南托附近推广,使这一带出产的花生、黄豆、玉米历来有名,丝造塘的鲤鱼也特别长得肥美。

再说那晚,神农和老叟谈兴甚浓,不觉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神农猛然醒悟天亮后还有许多教耕之事要做,便匆匆和老叟道别,踏上回归丙穴的路程。他往南走了半个多时辰,来到马托地面的大岭冲,山回路转,林海茫茫,不觉迷了路。他非常焦急,可越是心急,越走不出那片林海。顿时,神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想,与其漫无目的地走,不如折回南托,从南托起个头再往回走。于是他果断地按原路折回南托,重新开始上路,终于回到了丙穴。据传,当地流行的一句谚语“从南托起个头”就是从那时传下来的。神农忘不了在南托丝造塘度过的美好夜晚。之后,他又多次来到南托,传授农耕技术,同老叟一起在丝造塘游泳、捉鱼,就着甘洌的泉水,吃烧烤鲤鱼。说也奇怪,丝造塘中间那块硕大的雷公石,自神农上去过一次后,石头距塘东岸一段宽阔的水面上,竟奇迹般地长出了一列长长的露出水面的石头脊,神农每次喝水的那口连着丝造塘的泉水井,也逐渐变大变深。据传,神农乃真龙天子,丝造塘东岸连着塘中雷公石那列长长的石头脊,乃南海龙王的三太子舍身变化,只为方便神农上雷公石。南海龙王还把连着塘的泉眼,从三尺见方扩宽到十床竹席宽;把原来不深的泉眼拓深,并与南海通了起来。从此,泉水滚滚而出,流量比原来增大十几倍,不但能供应南托村饮用,还能灌溉几百亩稻田。

南托村村民为了纪念炎帝神农给南托村人带来的巨大福祉,便称丝造塘为神农塘,塘中的雷公石称为神农石,连着丝造塘的那口井称为神农泉。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文稿来源:刘志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