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武汉试点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赋予科研团队70%以上成果所有权和10年使用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6:01:00    

湖北日报讯(记者严芳婷、杨文漪)“知识产权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与科技创新之间具有相互促进、融合共生的紧密关系。”4月25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知识产权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4年,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深入推进实施《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重点从法治保障、制度创新、成果运用三个方面发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立法,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牵头起草《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时充分考虑,通过立法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提供系统性支持。比如,支持设立高价值专利组合池,推动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专利资源共享,加速存量专利产业化进程。在草案中,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纠纷化解难题,整合行政执法、司法审判、仲裁调解资源,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武汉市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赋予科研团队70%以上成果所有权和10年使用权,打破职务科技成果“单位所有、个人难享”的僵局。目前已经有18家市属单位开展改革试点,探索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先用后转”等成果转化改革措施。

2024年,各试点单位共有308项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被赋予科研人员,转化金额共计3062.3万元。还引进了首家国家级常设技术市场上海技术交易所,组建上技所中部服务中心,为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提供权益登记、交易鉴证服务,完善全市技术交易确权确价体系。

线上线下对接服务体系为知识产权转化提供服务支撑。武汉市科技创新局线上聚力打造了一站式的成果转化线上服务平台,持续完善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武汉节点。线下构建了“1+15+60”科技网格体系,建立“四个一”片区服务体系,搭建“五专员”网格支撑体系。通过科技网格挖掘企业需求,组织开展供需对接,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提供资源整合、转化加速、生态优化等多维度支撑。截至3月31日,武汉节点入驻企业18004家,服务机构746家,采集各类创新需求21900条,挖掘科技成果10213项,对接成功4922个,助力示范区高价值专利加速转化运用。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