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3:02:00
近日,网信部门公开曝光了第六批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涉及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和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其中多起案例系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编造虚假信息。这些谣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还扰乱社会秩序,危害性不容小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紧跟时代步伐,将造谣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或把AI作为谣言的内容核心,如编造“AI预测彩票号码百分百中奖”谣言,利用公众投机心理实施诈骗;或借助AI生成技术编造虚假信息,像“杭州滨江发生恶性刑事案件”谣言,就是利用AI生成工具捏造虚假案情来制造恐慌。此类谣言频频出现,既有一些自媒体账号为追求流量,不惜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原因,也有利用AI造谣更具迷惑性,极易引发公众误信与转发的缘故。
利用AI造谣现象频繁出现,已然警示我们:在享受AI技术红利的同时,必须警惕技术被滥用的风险,及时筑牢治理防线。值得欣慰的是,监管部门已果断亮剑。此次被曝光的相关账号已被依法关闭,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行政处罚。
事实上,中央网信办前不久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其中明确将“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列为重点整治的七类突出问题之一,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AI技术滥用现象的敏锐洞察,以及深入治理网络谣言的坚定决心。
但治理利用AI造谣,事后查处只是其中一环,更为关键的是构建起系统性、全链条的治理机制。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AI生成内容的法律规范,让监管更加精准有力。同时,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建立健全AI谣言识别机制,畅通用户投诉举报渠道,提高谣言识别处置效率。此外,公众也要提高网络素养,增强对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AI技术本应为增进人类福祉服务,绝不能沦为造谣的工具。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只有将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与加强公众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的土壤,让AI技术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让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李某被引渡回国 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3亿多元 8月15日,在中驻泰使馆和泰国相关执法部门协助下,我国公安机关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嫌疑人李某从泰国引渡回国。据悉,李某在无吸收公众存款资质的情况下,虚构公司实力、效益及上市等不实信息,以扩大经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800余名群众非法吸收3亿余元。案发后李某逃往境外。李某外逃后,公安机关持续追逃 2025-08-19 21:11:00
减糖技术不断进阶 打造不会影响口味的代糖产品 本报讯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出于健康考量,正在减少糖的摄入。日前,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发布了一项有关减糖技术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的气泡饮料消费者中,75%出于健康考虑,会喝代糖(如三氯蔗糖、甜菊糖等)气泡饮料来替代含糖(如蔗糖、果葡糖浆)气泡饮料;62%认为代糖气泡饮料没有含糖气泡饮料好喝。而为解决这 2025-08-18 15:46:00
全球罕见!中国医生救回“身首离断”患者 从业近30年,上海长征医院颈椎外科病区主任陈华江教授接诊过无数凶险的颈椎外伤患者,但称得上是“身首离断”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眼前这位患者,几乎已被宣判“死刑”。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发生了罕见的大跨度颈椎离断式脱位,脊髓严重挫伤、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撕裂。影像检查显示患者颈椎罕见大跨度脱落“我们查阅了 2025-08-18 14:55:00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打造高质量工匠之师培养新范式 在国家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装备制造领域职教师资的质量十分关键,特别是对“双师型”工匠之师在师德师风、产业技术、职教规律、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职教师资培养中存在的德技培育不同步、多方协同不紧密、能力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创新构建“ 2025-08-18 11:45:00
汇川技术工业零碳战略 “1+4+X=0 (zero carbon)”重磅发布! 8月13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EESA)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工业自动化与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汇川技术以“汇川工业零碳方程式:1+4+X = 0 (zero carbon)”为主题重磅亮相,并正式发布工业零碳战略,定位为“高能耗工业深度脱碳综合解决方案架构提供者”,成为展会首日 2025-08-18 1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