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1:30:00
检察官进一步梳理比对
公司出入账情况等证据
同时综合第三方审计结果
进行分析研判
最终认定协议书为假
犯罪嫌疑人侵占是真
……
深耕浙江玉环A铜业有限公司十余年的外贸经理,竟然用赚差价的方式累计侵占公司资产高达5300余万元。2月13日,面对法院作出的有期徒刑十一年的终审判决,本将刑满释放的陈某一声叹息。
私开公司终露馅
2005年7月,陈某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A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外贸业务。凭借出色的业务能力,他日渐独当一面,并升任外贸经理,公司的外贸业务基本由他说了算。
A公司的老板是罗某甲,2017年,他的儿子罗某乙学成归来,开始参与公司管理。2022年6月,罗某乙偶然听说陈某在香港开了公司,而且收入颇丰,不禁产生疑虑,难道他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牟利?
于是,罗某乙展开了调查,结果令他大吃一惊。陈某在香港注册了B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等3家公司,还利用这些公司暗箱操作。其中,B公司与A公司名字相似,只是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区别。A公司有一家长期合作的客户C公司,平时订单往来不断,后来陈某告诉C公司,A公司的账户到期停用了,让客户将货款打入B公司。客户认为B公司就是A公司,没有质疑,将货款打入了B公司账户。货款到账后,陈某再把钱从B公司打进自己控制的另外两家公司。此时,陈某又耍起心眼,对A公司表示客户C公司压价,只支付低价货款。而陈某注册的另外两家公司与C公司的名字相似,当这两家公司把低价货款打到A公司账户时,A公司也没有任何怀疑。就这样,十余年来,5270余万元的差额就悄然进了他的口袋。
2023年2月16日,罗某乙报案,玉环市公安局随即立案侦查。经查,犯罪嫌疑人陈某确实利用职务便利,先与外国客户签订真实供货合同,再伪造虚假合同用以安排生产和报关,最终通过在香港注册的3家公司,将合同货款的差价部分非法占有。
同年3月,陈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玉环市检察院批准逮捕,6月被移送该院审查起诉。
在审查起诉阶段,陈某始终不认罪,他坚称是罗某甲授意其设立离岸公司收取客户货款,并允许其从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利润,且有加盖公司公章和罗某甲法定代表人印章的协议书可证明。但是,罗某甲称没有见过这份协议书,自己对此毫不知情。
案件办理陷入僵局。检察官意识到,协议书的真伪成了决定案件走向的关键。
协议书存疑仅轻判
随后,检察官又进行了细致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发现A公司的公章管理极为松散,任何工作人员无需登记即可随意取用,该公司还曾于2010年2月申请变更法人章。
经司法鉴定,协议书上的公司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均为真章。但检察官认为,法定代表人印章在协议签订前已作废,而且协议书上没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协议书在形式上存有瑕疵。另外,协议书中只注明陈某享受权益,无需承担任何义务,权利义务严重失衡,不符合常理,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于是,检察官进一步审查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公司客户的聊天记录、证人证言,梳理比对三家“李鬼”公司出入账情况等证据,同时综合第三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研判,最终认定协议书为假,陈某侵占是真。
经查证,2010年9月至2023年2月,陈某利用假冒公司、阴阳订单赚取货款差价利润共计5270余万元。2018年至2022年,陈某将A公司为国外客户代付模具费等共计25万余元占为己有,一直未归还公司。
检察机关认为,陈某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特别巨大,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于2023年12月30日依法对陈某提起公诉。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陈某提交的协议书真实性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真假难辨,对其侵占公司货款5270万余元的事实不予认定,仅认定陈某侵占了模具费等共计25万余元。
2024年8月9日,一审法院认定陈某犯职务侵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5万元,责令陈某退赔赃款25万余元。
一抗到底揪出“蛀虫”
一审判决后,玉环市检察院通过细致复盘、再次审查和研究讨论,认为协议书系伪造,判决不妥,决定依法提请台州市检察院抗诉。2024年8月19日,台州市检察院向台州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
检察官讨论分析案情。
检察机关依然认为,协议书形式上缺少罗某甲的签字,不符合罗某甲平时签订合同的习惯,协议上加盖的法定代表人印章当时已经在公安机关备案停用,协议书系伪造。而且,陈某从未向他人透露过协议书的存在,即使是在罗某甲授意罗某乙对其进行调查时,其仍刻意隐瞒阴阳订单和离岸账户,也始终未提及协议书,说明陈某也对罗某甲进行隐瞒。
此外,涉案资金的流转路径不符合常理。陈某名下的3家公司账户只专门用于中转上述货款。案发后,陈某曾主动找罗某甲等人协商,但当时并没有拿出协议书来争辩,而是承诺巨额赔偿。
基于以上几点,检察机关认为,应对陈某侵占公司货款5270余万元的事实予以认定。
2024年11月7日、2025年1月15日,台州市中级法院两次开庭审理此案。最终,法院认为,陈某与公司之间的协议目的不明又无必要、签订过程存疑。综合在案证据,足以证实其提供的协议系其利用工作便利,擅自制作用以掩盖非法侵占公司财物的目的。
2025年2月13日,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00万元,责令退赔赃款共计5300余万元。此时,距离陈某刑满释放仅剩3天。
侵蚀企业多年的“蛀虫”终被绳之以法,但A公司暴露出的公章、财务管理等漏洞令人触目惊心。在案件的办理过程中,玉环市检察院办案团队多次深入该公司实地走访,帮助公司梳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铲除职务犯罪滋生的土壤。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公章管理不善、财务审计不严等共性问题,玉环市检察院还将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企业法律风险体检等,以点带面推动更多企业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来源:检察日报·明镜周刊 作者:史隽 翁海珍 黄辉)
美国SEC成立跨境反欺诈特别工作组,孙宇晨会被立案调查吗?|链得得独家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下文统称SEC)在5日发布公告,宣布于华盛顿特区成立跨境反欺诈特别工作组,以加强执法部门识别和打击伤害美国投资者的跨境欺诈行为。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极大关注。链得得ChainDD在美国接近监管的消息人士处获悉,本次SEC跨境反欺诈工作组将重点调查与外国公司有关的潜在违反《美国联邦证 2025-09-08 20:11:00
钉钉CEO无招:79%A股企业使用钉钉,数字化底座已成中国经济“新基建” 昨日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现场,CEO无招没有过多渲染未来概念,而是用一组扎实的数据让业界侧目:全国近八成的A股上市公司正在使用钉钉。这一比例远超市场预期,也意味着钉钉已经不再只是一款办公软件,而是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01 从“办公工具”到“数字底座”钉钉诞生于20 2025-08-26 10:31:00
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尊湃14人获刑被罚1350万 来源:新京报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博雅)8月2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获悉,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尊湃侵犯华为商业秘密案件做出一审判决,前海思员工共1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其中5人实刑,首犯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总计罚金1350万。其中,被告人张某犯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 2025-08-11 15:35:00
14岁辍学女生签约MCN,因难忍“变态管理”强行解约,被起诉索赔 7月27日,山东德州的李丽(化名)向媒体求助,14岁的女儿小云与济南一家MCN公司签下“卖身契”,6个月发了1.3万元工资,因不堪忍受公司一些做法强行退出后,被起诉索赔1.7万元“损失”。记者注意到,合同对合作模式、工作要求、合同终止、主播罚款及违约赔偿有详细的条款。比如擅自接第三方活动、擅自提取佣 2025-07-28 15:18:00
和讯投顾万宗昂:下周密集的产业会议和事件 下周密集的产业会议和事件,大概率会成为资金炒作的 “剧本大纲”,但散户想从这些热点里赚钱,关键不是追消息,而是先分清 “真主线” 和 “蹭热点” 的区别。结合过往概念炒作的规律,咱们逐个拆解这些事件的潜在机会与坑点:?7 月 26 日 - 27 日:人工智能与华为系成焦点,警惕 “伪算力” 公司?世 2025-07-27 1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