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26 16:00:00
近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自春节以来,桂林各地举办的特色活动精彩纷呈、好戏连台:灌阳“二月八”民俗非遗文化系列活动现场,众多当地民众与来自各地的游客齐聚,供销农耕大集热闹非凡,从传统的木制桌椅、竹编鸡鸭笼、铁制锄头犁头,到现代化的农机设备、农用无人机等,各式各样的农用器具一应俱全;第十五届“桂林经典·恭城油茶”文化活动周里,免费品尝油茶的摊点前,民众为品油茶排起“长龙”,瑶族服饰T台秀、地方民俗文化展演等接连上演;龙胜梳秧节,当地壮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与八方游客欢聚一堂,清晨,平安村内锣鼓喧天、唢呐吹奏,盛大的民俗巡游队伍宛如一条流动的彩带,沿着层层叠叠的梯田蜿蜒而上……这些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桂林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文化底蕴 特色活动IP的灵魂引擎
文化是特色活动IP的灵魂所在。桂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活动IP的打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以恭城油茶为例,这一当地传统饮品,通过立法保护、标准化生产,从民间餐桌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2024年6月起实施的《恭城油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园规范、工艺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给予资金支持,促成该县的油茶产业蓬勃发展,门店数量不断增加。2024年恭城油茶产业实现了45亿元的营收,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之一。第十五届“桂林经典·恭城油茶”文化活动周期间,不少游客为品一碗“恭城油茶”汇聚恭城,真切感受恭城人延续千年的油茶习俗。
而梯田作为龙胜各族自治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春耕时水田如镜面映出四面青山,夏季稻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秋收时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冬季的雪景又是另一番浪漫。对龙脊梯田景区的村民来说,他们“种田就是种风景,梯田就是金饭碗”。通过近几年的探索,龙脊梯田实现了“一田生五金”:梯田流转有租金收入、梯田维护有奖金、梯田务工有工资、旅游经营有经营收入、梯田入股旅游开发有分红。这让古老梯田焕发出新的经济活力,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让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反观另外一些地方,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转化,导致文化资源闲置浪费,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事实证明,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找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才能激活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让特色活动IP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有力引擎。
今年5月2日,龙胜龙脊古壮寨举办已传承千年的开耕节活动。 记者李忠波 摄
科技赋能 创新特色活动IP的吸引力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也为特色活动IP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一些县区积极探索“科技+特色活动”融合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今年灌阳“二月八”民俗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上,蓑衣、铁锄、铁犁等传统农具与最新款的植保无人机的“圩日对话”别具特色,将传统农具展销与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相结合,展现了农业科技的魅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传统农具节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动现场,人们一边惊叹于传统农具中蕴含的先辈智慧,一边又对植保无人机等现代科技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啧啧称奇。
今年3月7日,灌阳举办“二月八”民俗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当地民众与游客共赴这场民俗非遗与传统农耕文化交织的“盛宴”。 罗融检 摄
“桂林经典·恭城油茶”文化活动周里,一些商家推出的“油茶奶茶”“油茶奶茶冰淇淋”等创新饮品、甜点,巧妙融合传统风味与现代口感,使古老的油茶文化更加贴近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拓展了市场份额,成为特色消费的新亮点。 这些创新实践表明,科技与特色活动IP的融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从而提升特色活动IP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今年3月31日(农历三月三),龙胜龙脊镇黄洛瑶寨迎来一年一度的龙脊“长发节”。红瑶同胞身着民族盛装,与来自各地的游客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记者李忠波 摄
利益共享 特色经济的根本落脚点
发展特色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总体来看,我市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让百姓成为特色经济的直接受益者。
依旧以上述提到的三个特色活动来看:
灌阳“二月八”民俗非遗文化系列活动期间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开辟了农机操作、电商运营等新职业通道,近百家优质企业提供8000多个工作岗位,成为农民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平台。
“桂林经典·恭城油茶”文化活动周的繁荣直接惠及广大农户。蓬勃发展的油茶产业链,不仅通过原料收购保障茶农稳定增收,更带动了全县油茶餐饮门店、加工厂就业岗位的增加。同时,特色活动吸引来的游客显著拉动了当地住宿、餐饮、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消费,让更多普通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龙胜“一田生五金”模式则通过梯田流转有租金、梯田入股享股金、梯田务工挣现金、梯田维护得奖金、梯田旅游发薪金等渠道,使村民深度参与并获益。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今年1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一个视频:那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的大寨村一年一度分红的日子,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只见桌子上一摞摞现金摆放得整整齐齐,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每一位村民的信息,现场派发年终奖。村里282户1328人共领取了693.6万元旅游分红,户均2.46万元。收到这份沉甸甸的“年终奖”,村民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数据显示,2024年,龙脊梯田3个核心村寨与6个周边村寨分红达1278.6万元,这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民族特色活动与生态文化保护带来的红利。
可见,当村民从特色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和受益者,他们对特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会不断增强,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特色活动的举办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来,形成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不过,记者也发现,尽管部分地区的特色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区域活动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吸引力不足;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综合承载能力也亟待提升。
面对挑战,推动特色活动IP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需要双管齐下、精准施策。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特色品牌,避免千篇一律,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承载边界,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游客体验;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加强交通、住宿、餐饮、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总而言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以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构建利益共享机制,不断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才能让特色活动IP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和民生改善的强大动力,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 桂林日报
少林寺不让游客避雨?别让“雨情”混淆了舆情 8月7日中午,河南嵩山少林寺景区突降强降雨。有游客反映,因暴雨来得急,想就近进入立雪亭殿内避雨却遭到拒绝,质疑“花了几百元门票进来,连一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所谓慈悲为怀,在这样的大暴雨期间,却没有感受到”。随后,“少林寺不让游客避雨”这一词条迅速登上热搜。事实果真如此?就此,少林寺方面表示,游客想 2025-08-10 12:56:00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以文旅融合书写美好新生活 西藏自然风景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多彩,是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今天的《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雪域高原,看西藏如何立足特色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在念青唐古拉山深处,西藏那曲的萨普雪山脚下,演员们跳起了“达布阿谐”,这种由劳动场 2025-08-10 10:21:00
“投资于人”,怎样惠及全社会?(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这阵子,我和一些朋友都买了新家电。近期看到有一项数据,说今年以来家电以旧换新已经超过1亿台。补贴多、消费热,是不是因为“投资于人”政策在发力?它还能从哪些方面惠及全社会? ——人民网网友 眼下,很多地方都提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障生育养育”“优化医疗服务”等,并出台了提振消费政策。中办、 2025-07-28 11:10:00
嵩山少林景区最新公告 7月27日,河南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少林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为有效落实景区限流措施,切实保障游客安全、提升游览体验,自2025年7月31日,少林景区将全面实行线上预约购票。景区暂停全价票、18岁以下游客线下购票服务,保留少量服务窗口为享受优免政策的游客提供必要的线 2025-07-28 06:45:00
南阳市图书馆暑期研学营精彩启航 让孩子们品读经典 感受文化魅力 体验非遗、对话名著、趣味手工……7月21日,市图书馆为期5天的沉浸式“书香伴盛夏,童心传文脉”主题研学营正式启动。研学营以“阅读+实践+创新”为核心,通过非遗传承、童语话名著、感受古籍之美、手工制作、职业体验等5大项活动,打造多元暑期活动,让青少年在欢乐中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原来布料经过不同的折叠 2025-07-22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