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6:20:00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通讯员 向娟
“妈妈,我们回来啦!”“妈妈,我们现在很幸福!”长沙靖港古镇陶承故居前,5名小学生重现“革命母亲”与儿女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场没有彩排的即兴演出让在场师生热泪盈眶。近日,记者跟随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小学三(1)中队来到靖港古镇,见证了一次入脑入心的沉浸式思政课。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认真听取陶承奶奶的革命事迹。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张炎炎、通讯员向娟摄
一次学生提问,促成红色寻根之旅
走进位于长沙市南门口裕敏里的幼幼小学,“百年幼幼,仁爱无疆”的石碑映入眼前。创办于1910年的幼幼小学,至今已有115年历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材,涌现了肖劲光、欧阳梅生、李一我、沈周原、舒狮铠等一批优秀的校友和教师。
位于学校教学楼4楼的校史陈列室里,一座座奖杯、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见证着这所百年小学的光辉历史,述说着先锋党员教职工和校友们的感人事迹。这里也是少先队员们了解校史、队史,学习榜样先锋的红色阵地。
“陈老师,欧阳梅生是谁呀?为什么其他老师都有照片,唯独欧阳梅生却没有呢?”在一次参观中,三(1)中队的曾思羽同学看着校史陈列室优秀教师的照片墙,向大队辅导员陈寒露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欧阳梅生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常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一起谈论国事,毕业之后在幼幼小学任国文教员。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革命工作,1928年2月为国殉职。为了不暴露身份,他短暂的一生从未拍过一张照片。
如何让孩子们能从这“空相框”里了解更多校史和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呢?陈寒露和学校商量之后,决定带着学生们前往欧阳梅生与妻子陶承曾居住的地方——靖港,认识“空相框”背后的这个革命家庭。
同学们观看陶承一家为革命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感人故事。
走出课堂,在历史现场触摸真实温度
春日的靖港古镇恬静而充满生机。坐落在老街一角的陶承故居,迎来了一群特殊访客。
故居门口,幼幼小学三(1)中队的学生们就被“一家为大家”五个大字所吸引。“为什么欧阳梅生没有照片?“他和陶承奶奶这个小家有哪些感人事迹?”大家每人手中拿着一份项目式研习单,带着任务开启探寻之旅。
陶承,受丈夫欧阳梅生影响,由家庭主妇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丈夫牺牲后她继续不畏艰难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和战时难童教养工作,并将几个子女培养成为忠诚的革命者。她一生育有5个儿女,经历爱女早逝、两个儿子为革命献身的打击,仍然坚强活到93岁。新中国成立后,由她口述的革命回忆录《我的一家》和《祝福青年一代》多次再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学生们在陶承故居和陈列展仔细地看、认真地听。
大队辅导员和学生们交流此次寻访陶承故居的收获。
庭院古槐树下,沉浸式情景剧演绎了陶承一家为革命出生入死、前赴后继的感人故事。陶承和孩子们之间的母子情深、为革命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让学生们沉浸其中深受感动,许多孩子都是流着眼泪看完的:“欧阳立安哥哥12岁就参加革命,牺牲的时候才18岁,我觉得他特别勇敢。”“为了不影响大人的革命工作,孩子们生病了也不愿意告诉妈妈,我特别受感动。”
移动的队课,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观看完演出,三(1)中队的队员们在庭院剧场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队会。在陈寒露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分小组分享了这次校外思政课的收获。
向阳小队在参观陈列展时,发现了一张陶承和三个孩子的合影。拍摄这张照片时,欧阳梅生和他的大儿子欧阳立安已经牺牲了。之后不久,小儿子欧阳稚鹤也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他们一家牺牲小家换取了我们大家的幸福,让人从心里感到敬佩。”队员胡可美说。
创新小队的同学们找到了陶承回忆录《我的一家》:“陶承奶奶经历亲人的离去没有被打败,她一直关心着我们青少年的成长,不愧是‘革命母亲’。欧阳梅生一家是幼幼的骄傲,我们作为幼幼小学的一员,也特别骄傲!”
没有彩排,学生们发自肺腑的演绎让人感动。
红星小队五名队员甚至换上演出服装,再次演绎了陶承与儿女重逢的场景。“妈妈,我们回来了!”“妈妈,我们现在很幸福!”“妈妈,您放心,我们的家乡长沙现在很美丽。”一声声深情呼唤,让扮演陶承的小队员曾思羽情不自禁地和“孩子们”互相拥抱:“好孩子,我们再也不分开!”没有彩排,队员们发自肺腑的真情演绎,让台下师生再次泪目。“这样的思政课我觉得特别真实,感觉书本上的历史都活了。”曾思羽说。
“我们希望以百年校史为依托,以更新更活的方式让校史‘活’起来,让思政‘动’起来。”幼幼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骆芳介绍,近年来,老师们带领同学们踏上红色寻访之旅,在肖劲光铜像纪念园讲述肖大将求学与创建海军的故事,创建肖劲光中队,在橘子洲头采访50年代的校友——《又唱浏阳河》的词作家郭天柱,动手创作红色绘本讲述校友“小立安”当红色交通员的故事……学校通过挖掘红色校史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的先锋榜样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记者手记】
当“10后”遇见百年校史,教育创新的火花如此璀璨。从空白相框到鲜活课堂,从历史陈列到真情演绎,幼幼小学的探索告诉我们: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孩子们在情感共鸣中完成精神传承。这种有温度的教育创新,或许正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密码。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邵阳学院云支教:爱国主义教育浸润暑期时光 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讯(通讯员 郑依婷 唐柳义 刘文素 徐威)暑期期间,邵阳学院积极响应社会实践号召,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云支教活动。自7月31日启动以来,活动已持续半月有余,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的滋养与温暖的陪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厚植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铭 2025-08-16 18:40:00
烟台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小身体大安全”防卡安全科普活动 大小新闻客户端8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通讯员 曲正 摄影报道)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强烈的好奇心使其对周遭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探索欲,但随之而来的“花式”被卡事故也屡见不鲜。为给孩子们的好奇心筑起一道看得见的安全防线,近日,烟台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走进辖区儿童游乐广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 2025-08-15 14:46:00
课程同摹昔时光,翦彩共绘新篇章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丰富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增强文化自信,8月13日上午,郑州航空港区滨河办事处组织暑期大学生志愿者在营河社区开展“课程同摹昔时光,翦彩共绘新篇章”儿童剪纸互动课程。活动旨在通过与儿童的趣味互动,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喜爱。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PPT生动 2025-08-13 15:30:00
借力教联体,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小而美”的温馨校园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雷梅玲 李艳丽)在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探索中,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以创新实践蹚出了一条资源整合、协同共进的特色路径。作为区域内教联体建设的积极探索者,它通过科学架构与高效运行,破解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难题,让优质教育火种在城乡校园间传递,而实验小学十里 2025-08-12 09:15:00
何以中国 | “津”天上新 津派文化的“和合”之约 中国日报网8月9日电(记者 许聃) 8月9日,“何以中国·和合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古文化街启幕。天津,生于潮汐交汇,这里的人始终以从容之姿迎接潮起潮落。在天津,河与海不只是风景,更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因河而生 向海而兴 天津港晋级“国际流量密码”作为天津重要的城市符号,借此次上合峰 2025-08-09 1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