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软糖市场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竞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6:29:00    

近年来,软糖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我国糖果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细分品类之一。传统硬糖巨头纷纷入局,新兴品牌不断涌现,推动软糖品类在健康化、功能化及造型、口感等维度持续突破。这一趋势不仅源于消费者偏好的改变,更折射出整个糖果行业在产品结构、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上的深层调整。

软糖品类快速崛起

  海洋生物造型的果味夹心软糖、添加铁及多种乳酸菌与维生素C的软糖、铁盒包装的维生素C爆浆软糖,以及添加>10%真实水果的夹心软糖、多种水果口味的剥皮软糖、拉手小熊造型添加多种营养素的芒果果干软糖……今年一季度,传统硬糖品牌推出的众多软糖新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

  近几年,传统硬糖品牌纷纷选择入局软糖市场,这些动作并非偶然。硬糖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速趋缓,市场饱和,企业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多集中于薄荷糖、水果糖等基础品类,既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也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相比之下,软糖市场规模增速显著。贝哲斯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软糖已成为糖果市场中少数持续增长的细分品类之一,2023年全球软糖市场规模已达1484.28亿元,2029年有望达到3290.16亿元,年均增速预计可达13.95%。传统硬糖品牌的入局,本质是对市场红利的主动捕捉。

  业内人士分析,软糖品类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三大核心优势——利润空间、健康属性与场景适配。

  相比于硬糖,软糖更易添加维生素、益生菌等功能性成分。在健康消费的浪潮下,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与α世代(2010年后出生的群体)对功能性零食的需求激增,软糖作为功能性成分的理想载体,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3D立体造型、剥皮设计等相对复杂的工艺在软糖的生产中较易实现。功能性成分的添加、吸睛的造型与有趣的食用体验,使软糖产品实现了高溢价。数据显示,软糖产品的单价普遍比硬糖高30%—50%。这为糖果企业带来了较高的利润空间。

  消费场景的多元化也是软糖产品的优势之一。在办公场景中,便携的小包装软糖成为解压零食;在儿童辅食场景中,造型可爱的软糖兼具趣味与营养;在运动补给场景中,添加功能性成分的软糖受到健身人群的青睐。

向多元体验升级

  目前,功能性、口感、造型、消费场景等要素正在被解构、重组,软糖不再是简单的零食,而是成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体验载体”。从传统巨头到新锐品牌,都在通过差异化创新抢占市场。

  如今,部分糖果品牌已构建起覆盖儿童、成人、亚健康人群的功能性软糖产品矩阵。以“一颗补充每日所需铁元素”为卖点的富铁软糖,瞄准女性补铁需求;添加叶黄素酯、乳酸菌等成分的营养素软糖,针对儿童群体,满足家长对健康零食的追求;添加膳食纤维的杨枝甘露味、黄金奇异果味剥皮软糖,致力于使消费者获得美味、健康与趣味兼得的食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功能性软糖还显现出进阶趋势,在聚焦维生素、矿物质补充与肠道健康之外,部分新品已延伸至其他细分领域。

  与此同时,糖果品牌正运用爆浆、酸砂、剥皮等工艺,对传统软糖单一的Q弹口感进行升级。100%果汁夹心的爆浆软糖给予消费者“咬开爆汁”的层次感体验,酸砂软糖以浓烈的酸味吸引追求刺激口感的Z世代,剥皮软糖使吃软糖的体验从单纯的“口感+味蕾”升级到“动手+视觉+口感+味蕾”的四重快乐。

  软糖可塑性强的特点也给予了糖果品牌极大的创新空间。4D积木软糖,冰封企鹅、海豹等造型的剥皮软糖,烘焙袋软糖……吸睛的造型设计、有趣的食用体验已成为软糖的流量密码。

  此外,糖果品牌也在进行对于软糖消费场景的深度解构与重组。例如,针对办公场景,推出1—2元的便携式小包装软糖。其单价低、易分享,成为受上班族青睐的“即时解压零食”。针对儿童消费场景,推出造型可爱、具有清洁标签的软糖,儿童可通过分享软糖建立起同伴关系。

  在产品营销方面,糖果品牌正通过场景化营销、IP联名等方式触达细分人群,软糖已从线下货架上的“传统零食”,转变为线上社交中的“内容载体”。部分糖果品牌与热门IP联名,推出盲盒爆汁软糖;与明星合作,搭配挂坠、抱枕等明星周边赠品销售软糖,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老牌优势与新锐突围并存

  目前,传统硬糖巨头与新锐品牌共同入局,软糖赛道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这不仅重塑了糖果行业格局,更催生出一系列连锁反应。

  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硬糖巨头的核心优势在于渠道与品牌信任度。依托遍布全国、多达数十万的终端网点,其新品铺货效率远超新锐品牌;成熟的供应链使其在原料采购与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多年积累的品牌认知度为其新品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新锐品牌则以较高的创新速度与精准的细分定位突围。一些品牌专注于功能性软糖,通过研发并添加新成分等方式抢占健康赛道。还有一些品牌凭借口感、造型、食用方式极具创意的软糖单品,以“单品打爆”模式快速崛起。传统硬糖巨头与新锐品牌的博弈,共同推动软糖市场从“粗放增长”向“精细化竞争”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涌入,软糖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开始加剧。近期举行的第24届全球高端食品展览会上,剥皮软糖、爆浆软糖、酸砂软糖等品类均出现了数十个相似产品。

  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部分软糖品牌已开始通过独特的定位、技术赋能、渠道下沉等,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强调“超酸口感”,帮助消费者形成记忆点;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提高软糖中的益生菌活菌存活率;通过4D工艺实现复杂的立体造型;适配低线城市及乡镇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推出价格较低的小包装产品,通过便利店密集铺货。

  除了避免同质化竞争,消费者教育也是品牌的长期任务。尽管Z世代等年轻群体对软糖的接受度较高,但中老年群体仍将其视为“儿童零食”。业内人士建议,品牌可通过消费场景拓展,针对中老年群体推出养生软糖、美容软糖等,打破其认知壁垒。

  软糖市场的崛起不仅是品类迭代的结果,更是消费升级、技术进步、营销变革共同作用的产物。软糖品类在以多元属性成为行业增长引擎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等挑战。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建立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体系、深耕细分场景的渠道网络,构建与消费者共鸣的品牌价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行业而言,软糖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预示着糖果“体验化、功能化、场景化”的未来趋势,如何在增长中保持理性,将决定这一品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