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8:36:00
全媒体记者 朱丽娟 陈宁 淼淼(实习)
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青年党员的身影始终闪耀着担当之光。驻马店经济开发区关王庙乡杨桥村的青年党员陈艳凤,毅然告别城市繁华,将青春热血播撒在故乡土地上,创办服装厂织就了乡邻的就业梦与增收路。
33岁的陈艳凤,自2015年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扎根杨桥村从事基层工作。从党建公益岗到村委会计兼妇联主任,她负责放管服便民服务、村务公开等多项工作。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她始终牵挂着村里一群特殊群体——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和老人。
“工作这几年,我留意到许多妇女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一直想着能为她们做点什么。一次偶然和朋友交谈时,得知创办代加工服装厂是个可行的方向,便与丈夫商量,最终在杨桥村委后院办起了厂子。”陈艳凤说。
村民冯海霞是首批受益人之一。公公患脑出血、未缴社保,孩子年幼,这个曾因家庭重担被纳入监测户的家庭,在陈艳凤的帮扶下迎来转机。冯海霞说,让她特别感动的是,陈艳凤听说她在家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没有办法上外地打工,就赶紧联系到了她,给她安排到厂里带薪学习。现在她既能顾家,又能挣生活费,家里压力减轻了不少。
然而,创业初期,陈艳凤夫妇作为服装加工界的“门外汉”,遭遇了重重考验。但为了村民的信任和对这份事业的追求,陈艳凤想尽了一切办法。
“创办服装厂之初,可谓困难重重。我和丈夫对服装行业一窍不通,甚至连电机开关的位置都不知道。我们俩就和员工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在摸索中积累经验。最艰难的时候,甲方回款滞后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确保员工工资按时发放,我们咬牙办理了商业贷款,又向亲友筹措,前前后后累计借款近30万元。”陈艳凤说。
这份坚守,让小作坊挺过风雨。如今,服装厂已从几台缝纫机的小作坊,发展为设备齐全、产销稳定的加工厂,产品涵盖男女内衣、童装等针织品类,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3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至3000元,“留守妇女”变身“车间能手”,闲置劳动力转化为发展动力。陈艳凤以党员的初心和创业者的魄力,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榜样。
杨桥村党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何文俊表示, 陈艳凤怀揣党员初心,勇担创业重任,以魄力激活乡村发展‘引擎’,带领乡邻拓宽增收路,为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杨桥村当之无愧的青年榜样。(编辑 詹云清)
就业行动 | 赛罕企业“走出去”,青年人才“引进来” 奔赴千里“跨盟市送岗”背后的稳就业担当 就业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呼和浩特到巴彦淖尔,跨越近千里的优质就业岗位“闪送”,开辟了从校园直达职场的“绿色通道”……近日,赛罕区“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五万产业工人留呼工程”河套学院专场招聘会成功举办,奏响了经济大区“跨盟市送岗”开幕序曲。这场旨在深入推进“就业促进行 2025-05-08 09:27:00
青年党员陈艳凤:扎根乡土促就业 创办服装厂助乡邻 全媒体记者 朱丽娟 陈宁 淼淼(实习)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青年党员的身影始终闪耀着担当之光。驻马店经济开发区关王庙乡杨桥村的青年党员陈艳凤,毅然告别城市繁华,将青春热血播撒在故乡土地上,创办服装厂织就了乡邻的就业梦与增收路。33岁的陈艳凤,自2015年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扎根杨桥村从事基 2025-05-08 08:36:00
助力“生育梦” 辅助生殖进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记者徐鹏航)记者5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已惠及超100万人次,助力“生育梦”。辅助生殖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等技术,让患不孕不育症或有家族遗传病的夫妇受孕并生下健康的胎儿。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持续指导地方将治疗性辅 2025-05-06 08:23:00
来自田野的声音⑧柑橘园里的“985 211” 从码农变果农,985 211高校毕业的他们,在田间也整出了个“985 211”。且看这群年轻人如何在田间科学管理,让果树挂满金果果。5月5日晚19点50分,四川乡村频道《沸腾吧!乡村》栏目,敬请关注!(来源:西充县融媒体中心) 2025-05-05 16:13:00
壹点追踪 | 爱心接力还在继续!企业为SMA女孩免费捐赠仪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马小杰“终于不用再担心咳痰机坏了!”4月29日上午,青州市王坟镇苏峪寺村的刘燕拿着青岛爱心企业捐赠的全新咳痰机,眼眶微微泛红。这是继2024年10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为书语捐赠咳痰机后,再次迎来的“生命礼物”。刘燕使用青岛爱心企业捐赠的咳痰机为孩子 2025-05-04 17: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