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1:5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建鸿)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加强乡村美育工作,近日,臧家庄镇龙回头村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蒸面燕主题活动,既展示了清明特色食俗——面燕的制作技艺,又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祭奠方式,真正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落到了实处。
活动现场,其乐融融,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探讨着捏面燕的制作技巧,村民们将发酵好的面团揉捏塑形,以花椒点缀为眼,用梳子压出羽毛纹理,剪刀剪出嘴巴。搓、捏、挑、扭、剪、压,巧手翻飞间,一个个面团转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惹人喜爱的“面燕”。这种独特的面塑艺术不仅承载了寄托哀思、追忆先辈的历史传承,也饱含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对来年的憧憬和希望。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促进了村民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也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融合,把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到生活的笃行中。
责编 权立通
行进中国丨“五治融合”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以前觉着孝敬爹妈是自家的事,哪还想到村里能给戴大红花、发证书!不光讲孝道,现在村里办事讲法治、重德治,连垃圾咋分类都有人教,这日子过得特透亮!”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六家子村庆祝“道德银行”成立两周年的活动现场,刚领完奖的村民姜宝成扶着年迈的母亲,脸上洋溢着自豪。这幅由“德治”浸润 2025-07-16 14:57:00
学习手记|“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 来源:新华社“历史昭示我们,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致贺信时强调。这不由得让人想起,11年前的春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的话掷地有声:“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 2025-07-12 21:24:00
推动文明互鉴 讲好中国故事 正值暑期旅游季,不少游客来到山东省曲阜市。除了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尼山也进入不少人的视野。 为什么是尼山?一方面,当地风景秀美,山脉蜿蜒连绵,圣水湖碧波荡漾,尼山圣境恢宏壮丽。另一方面,尼山是孔子的诞生地,观川亭、夫子洞、尼山书院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探寻中华文化保护传承、了解儒家 2025-07-11 17:19:00
尼山三问②丨尼山有什么?世界文明论坛 假如有人问: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在哪里?答案可以有很多,但在中国,有一个独特的场所——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作为全球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尼山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和而不同”为底色,以“美美与共”为目标,汇聚世界智慧,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方向。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它不是单向输出中国经验,而是平等对话 2025-07-06 10:05:00
南山荔枝红:一颗鲜果里的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高向荣)六月的南粤大地,暑气渐浓,南山区的荔枝园早已是“千树红云绕山间”的盛景。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山荔枝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基因——从唐宋年间“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到如今桂味糯米糍等名品远销全国,这颗红果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 2025-07-05 10:42:00